我院党委办公室沈桢主任、消化肝病科余卓文护士长荣获第十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荣誉称号,心内科赵趣鸣医生荣获提名奖。
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荣誉设立于2001年,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选树优秀医务青年榜样,打造复旦医务青年品牌,鼓励医务青年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力争上游。
为庆祝建党百年,同时献礼建院七十周年,发扬优秀儿科青年的榜样精神,打造儿科医务青年品牌,经儿科医院党委审核同意,团委联合党委办公室、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纪检办公室、行风建设与风险控制办公室、宣传办公室等部门于2021年9月下旬启动2020-2021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十大医务青年”评选活动。
本次评选活动分线上投票和线下评审两部分举行,院内职工共计2074人次参加线上投票。9月26日中午,开展评选评审会。院领导及科主任代表出席评审会并担任评委,医疗、护理、医技、管理组各科室、部门共计34人参加评审汇报。
王 琳、余卓文、张 源、赵趣鸣、郑 锋
获评2020-2021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十大医务青年”
李慧萍、李震杰、柳鹏程、卢宇蓝、钱葛平
徐 田、余建忠、张 斌、章淼滢、朱亚男
获评2020-2021年度“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十大医务青年”提名奖
经党委会讨论并全院公示后确定推荐沈桢、余卓文、赵趣鸣三位老师申报第十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并顺利通过复旦团委初审,进入终审答辩。
10月28日组织院内评审试讲,邀请院领导、科室部门负责人及既往“十大医务青年”获得者,进行点评、分享、交流。
11月4日在枫林校区举行第十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终审答辩会,包括沈桢、余卓文、赵趣鸣三位老师在内共计20位候选者进入终审答辩。评审团由院士、复旦大学领导、附属医院党政领导、相关部处负责人组成的,我院党委副书记董岿然参加现场评审。
经过个人风采展示、现场提问、评审团票选等评审环节,我院沈桢主任、余卓文护士长荣获第十届复旦大学“十大医务青年”荣誉称号,赵趣鸣医生荣获提名奖。
1983年10月生,中共党员,附属儿科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带领团队努力推进落实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各项要求,推进儿科医院文化建设,为团结凝聚儿科力量积极工作。工作中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传承创新、勇于开拓,助力打造和提升“儿科医院党委党校”、“儿科医院党建联盟”、“党员365志愿服务”、“儿科新春音乐会”等品牌,并通过拓展医院与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上海妇幼保健协会、上海学校卫生保健协会等组织和平台合作,进一步提升医院党建和文化建设影响力。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好领导小组秘书工作,协助党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在抗疫督查、抗疫宣传、人员管控、员工关爱等方面表现出色,荣获复旦大学202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86年1月生,中共党员,附属儿科医院消化肝病科副主任护师。本着励学拓新、止于至善的工作理念,带领病区护士开展护理亚专科建设。在普通儿内科病房开展各年龄段PICC置管逾200例,累计3000导管日无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针对炎症性肠病复杂肛周病变及伤口、造口问题,标化肛周管理,攻克各类疑难伤、造口并发症。临床工作同时致力于护理教学,开展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在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党团工作方面,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五支部纪检委员,积极协助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学习党规、党纪,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同时注重开展党建带团建,做好引领、教育、服务青年的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入选“上海市护理学会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以及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
1985年6月生,群众,附属儿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近10年致力于儿童心脏病的筛查和救治工作,在新生儿先心病筛查早期诊断研究中取得创新性成果,在Lancet发表的筛查方案已成功转化为全国公共卫生政策。先后8次加入医院和上海市组织的医疗队,赴多地开展先心病健康宣教和筛查工作。积极响应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参与援滇工作,提高了所在贫困县儿童医疗服务水平,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同时引领了大规模儿童心脏病救治工作,独立完成了2万多名中小学生的心超筛查,在儿科医院的支持下最终成功挽救严重心脏病儿童103名,并获得“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这项工作提供了贫困地区儿童心脏病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成果也在Circulation发表。
复旦儿科建院近七十载,涌现出无数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儿科青年,他们时刻牢记“正谊明道”之训示,信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之誓言,践行“一切为了孩子”之宗旨。不负青春,他们恪守信仰,不改初心,或逆行出征,投身疫情阻击战;或奔赴边疆,支援医疗建设;或走出国门,彰显中国青年担当。不负时代,不负理想,他们在征途上一往无前,勇担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儿科青年们“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铿锵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