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儿科学系介绍
研究生之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进修报名
继续教育
研究生导师
 
  儿科学系介绍
 
 
 
   一、概况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学系、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儿科学教研室。儿科学系为国家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学科。儿科学系主要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学各专业组成,同时还包括复旦大学其他附属医院的儿科专业。儿科学系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复旦大学医药卫生各专业的儿科学教学工作,同时又是儿科医院综合性的教学和学术职能部门,还承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教学相关事务。儿科学系办公室设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现任系主任是黄国英教授,副主任为陈超教授。    二、教学工作的发展历史    儿科学系的名称随学校名称的变化而数易其名,1952-1985年称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儿科学教研室,1985-1990年称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儿科学教研室,1990-2000年称上海医科大学中山临床学院儿科学教研室,2000年称复旦大学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2002年3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决定撤消教研室建制,组建27个系,儿科学系是其中之一。建国初期为加强儿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卫生部于1953年批准上海第一医学院建立儿科系,开始招收儿科系学生,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儿科系之一。陈翠贞院长兼系主任,儿科系有4个教研室:基础儿科教研室、系统儿科教研室、临床儿科教研室、儿科传染病教研室。1953、1954、1955年招收了三届儿科系学生,每届30多名。1956年儿科系迁往重庆,成立重庆医学院儿科系,约1/3教学骨干和医师到重庆工作,我院儿科系停止招生,1960年最后一届儿科系学生毕业,儿科系正式撤消。在建立儿科系的同时,医学系儿科教研室一直存在,仍然负责医学系的儿科教学。    三、师资队伍    儿科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职教师127人,其中高级职称(包括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3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29人,45岁以下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为20%。儿科学系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老一辈儿科学专家:刘湘云、金汉珍、段恕诚、马伴吟、郭怡清、宁寿葆、王岱明、樊绍曾、郭履赒、吴月、朱启镕、孙道开、张灵恩等。同时还有一批著名的中青年儿科学专家:王卫平、桂永浩、孙 波、郑 珊等,这些专家在全国相关学术团体和学术期刊担任重要领导工作。还有上海市“曙光学者”3人。    四、学科特色    儿科学系整体实力强,下属三级学科齐全,其中新生儿、心血管、小儿外科、呼吸急救、感染、青春期医学等是特色专业,在全国及上海市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五、主要教学工作    1、本科生教学:医学本科生教育是儿科学系的首要任务,从1952年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医院历任领导班子一直重视教学工作,全体教职工非常热心教学工作,儿科学系历届主任严抓教学质量,在学校历次教学质量检查和教学评估中,我院的儿科学教学都取得很大成绩,一直受到好评。改革开放以来,本科生教学工作得到很大发展,招生数逐年扩大,教学任务日益繁重。近年每年有16个班,学生人数1300多人,大课教学时数600学时,示教900学时。生产实习200-300人,建立每周主任教学查房制度。    2、研究生教学:我院于1956年开始招收儿科学研究生,学制3年,授予副博士学位,1964年停止招生,期间共培养了6名研究生。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当年招收8名,1981年获准为儿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开始招收临床技能研究生,硕博连读,学制5年,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984年我院儿科学被批准为博士点学科,开始招收儿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首批博士生导师3名,到2003年为止历年来陆续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共24名,硕士生导师45名。1997年,原上海医科大学设立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我院招收第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截止2003年底我院共招收429名儿科学研究生,其中硕士生281名,博士生148名。近年我院每年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40-50名,现在读研究生130多人。研究生教育已日益成为儿科学系的重要工作,儿科学系严格遵守研究生教育的有关规定,重视研究生教学的质量管理,在招生、课程教学、临床轮转、考核、论文等各方面严格把关,使研究生教育得到很快发展,研究生已成为我院临床和科研的生力军,我院医教研骨干力量多为研究生毕业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培养高级儿科人才的重要途径。    3、继续医学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教育得到逐步发展,已成为在职培训的重要途径。1979、1981、1983年我院受卫生部委托,连续举办3届“全国新生儿学习班” ,每届为期3个月,学员30-40名,后来这些学员成为全国各地新生儿专业的学科带头人,为我国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84年举办“儿科遗传基础与临床讲习班”,1986、1989年又举办了二期。我院分别于1985、1986年举办为期3个月共2届“全国主治医师学习班” ,每届学员50余人。血液专业分别于1983、1985年,受卫生部委托举办两届“全国缺铁性贫血防治学习班”;心血管专业分别于1986、1987、1988、1991年举办四届“全国心血管疾病学习班”;肾脏专业继1986年首次开办“全国小儿肾穿刺学习班”;神经专业于1987、1988、1989年开办了“全国小儿神经科学习班”、“小儿脑电图学习班”;呼吸专业从1987年开办第一届“全国小儿呼吸衰竭学习班”以来,几乎每年都举办一次呼吸疾病学习班,特别是为了扩大影响、方便广大学员,把学习班办到外地,还专门针对护理人员开办小儿呼吸疾病护理学习班,使学习办形式多样,更有针对性,呼吸专业于2000年成功举办小儿呼吸疾病国际会议,呼吸专业的继续教育项目获得CMB项目资助;传染科举办四届“小儿肝炎及有关肝胆疾病学习班”,二期“小儿感染性疾病高级进修班”;儿保科的儿童智力量表方面的学习班是开展较早而且次数较多的专业;放射科、药剂科等辅助科室也积极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工作,分别举办“新生儿放射学习班”、“新生儿胸腹部影响诊断学习班”、“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学习班”。1996年开始继续教育授予学分,分国家级和省市级,使继续教育工作操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证了教学的质量,继续教育学习班逐渐增多,近年我院每年举办16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包括的专业有:新生儿、呼吸、肾脏、神经、内分泌、免疫、临床流行病学、传染病、外科、儿保、心血管、放射科、药剂科等专业。    4、进修医师教育:自70年代开始招收进修医师,目前每年培养进修医师80多名,有儿科及新生儿、心血管、呼吸、神经、急救、肾脏、血液、儿保科、传染科、外科、放射科、麻醉科等专科,每周为进修医师安排一个晚上讲座,编辑《进修医师讲座》,通过进修医师教育,为全国培养大批儿科人才。    六、教材与专著    儿科学系先后编写了许多儿科学教材和讲义,五六十年代曾编写出版《系统儿科学》、《儿科疾病防治学》、《示教手册》等。1979年采用全国统编教材《儿科学》,我院是主编单位之一,1984年第二版《儿科学》出版,是副主编,还参加了第三、四、五版统编教材《儿科学》的编写。1994年开始采用自编教材《儿科学》,2000年出版第二版《儿科学》(宁寿葆主编)。2000年出版儿科研究生专用教材《儿科学高级教程》。1985年编写《全国主治医师学习班讲义》(上、下册)。2003年出版教育部统编教材第一版《儿科学》(王卫平主编)。    七、学术活动    儿科学系负责全院性的学术活动,每月安排3-4次全院性学术活动,目前常规进行的学术活动主要有:(1)学术讲座:周三下午,每月2次。(2)临床病例讨论:每季度1次,由高年资医师主讲。(3)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每月1次,由住院医师、研究生主讲。(4)中青年综述报告会:每年1次。(5)中青年论文报告会:每年1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汇报会:每年2次。(6)留学回归人员汇报会:每年2次。(7)儿科论坛:每月1次,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各地权威医生主讲。(8)其它:特邀报告、外宾讲座等。    八、获奖情况    1、教学成果:儿科学系曾获上海市先进教学集体、上海市教学优秀奖。许多教师获得教学奖励,郭怡清教授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樊绍曾教授获卫生部优秀教师奖,桂永浩教授获中山临床学院教学比赛第二名,周水珍教授获中山临床学院教学比赛第一名。先后有5人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王晓红、陈超、周蓓华、郑珊和贾兵)。“儿科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及成效”获复旦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2、科研成果:儿科学系承担了许多科研项目,其中重点项目有:国家“七. 五”、“八. 五”、“九. 五”、“十. 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和卫生部重点课题,上海市医学领先重点项目等。近年还获得很多科研成果奖,如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万源路399号    邮编:201102    总机:64931990    咨询热线: 64931923
COPYRIGHT 2006 ch.shmu.edu.cn ALLRIGHTS BY RESERVED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