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
党员先锋
防疫贴士
爱心汇聚
 
  战“疫”一线
 
上海两位新冠小病人出院啦!在这里,她们24小时日夜守护,是医生护士也是妈妈
发布时间:2020-02-11     发布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今天下午,又一个好消息传来:经过儿科医院的精心诊治和护理,9岁男孩符合病例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今天下午出院了!就在几天前,7岁的小丁告别病毒出院。

  两个小宝贝出院,作为上海市收治新冠病毒肺炎患儿定点医疗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每个医生和护士都为他们高兴。

  不过,和病毒的斗争还在继续,儿科医院感染科的多位医生和护士们24小时守护着还在隔离病房里的新冠小病人。

喂药、换尿布、喂奶,7个月小婴儿受到了最温暖的照顾 

  “我们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这段日子里,儿科医院感染科护士们就成为了孩子们的“临时妈妈”,短短几天内已经了解了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有的孩子喜欢吃香蕉,有的孩子喜欢吃白米饭。

  隔离病房里最小的孩子只有7个月,每个护士都把他当宝贝。虽然护士们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穿着防护服,可是这个只有7个月的小婴儿并没有对护士们产生恐惧。只要护士们陪在他身边,他就很安心。儿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夏爱梅说,“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小宝宝,非常乖。”因为家人不能陪同,护士们就24小时进行陪护,8个小时一个班次,轮流进去照顾。

  病情观察、喂药、生活照顾,都是这些“临时妈妈”。而在护士的记录本上,除了记录几点吃药,大家还会轮流记下小婴儿的喂奶时间,换尿布情况。小婴儿哭了就抱抱他,准备睡觉了就拍拍他,给他更多的温暖。

  另一位4岁的小男孩让护士们哭笑不得。只要护士们离开,照顾一下其他孩子,他就会不停打铃,“没事,我就想和你们说说话。”“我要拉臭臭,来看看我。”夏爱梅说,孩子们在病房里隔离治疗其实都很孤单,陪着他就没事了。”

  还有两个大孩子,护士们买书给他们看,也和她们加了微信。大孩子对护士们的生活护理依赖少了,但是需要的心理安慰更多。他们更关注自己的每一次检查结果,如果是阳性,他们就会担心自己的病情。对此,护士们就给他们心理疏导,告诉他们病毒清除有一个自然病过程,会慢慢好起来的。葛爱梅说,“好在这些孩子都是轻症,不用打针,一天三次口服药物。”

  每天在隔离病房和孩子们近距离,护士们会不会也有一点点担心?对此,儿科医院护士们坦言,“一开始有点恐惧,对这个病毒一点不知道,压力很大。后来慢慢逐渐了解了,自身做好严格防护,防护好了不会太害怕。其他的就和平时传染科病房上班是一样的。全院的力量都在支撑着。”

还在哺乳期的医生也冲在第一线

  24小时陪伴孩子们的不仅是儿科医院二十多位护士,还有日夜坚守的医生们。

  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医师葛艳玲自己的孩子只有5个月,还在哺乳期,而在感染科里的另一位新妈妈儿科医生王相诗的宝宝只有7个月。她们都没有因为处于哺乳期而主动要求调到其他岗位,反而是冲在了第一线,共同管理小病人。不过,葛艳玲也担心过会有传给自家宝宝和父母的风险,为此,她更加严格的做好保护措施她相信,只要自己做好防护,是不会把病毒带回家的。

  葛艳玲告诉记者,“在外人看来这个病比较可怕,在专业医生来看,做好自我防护,也没那么可怕。传染科医护人员都在做本职工作。只是说新冠这个病毒比较特殊,大家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很恐恐慌怖。”

  对于大家普遍认为的新冠病毒在儿科里面没有那么大流行、迄今也没有出现重症的现象,葛艳玲认为,儿童活动范围较小,多数是被家人感染的,而病情轻可能和儿童免疫反应不是特别强有关系,“少部分成人免疫反应过强,机体感染病毒以后就会产生炎症因子风暴,集中火力打‘敌人’,这样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也误伤了自己。”

  除了在隔离病房里诊治感染新冠病毒的小病人,儿科医院传染科医生还有很重要的工作是接诊疑似小病人。传染科里常海岭和田鹤两位医生刚刚30岁,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传染病疫情,但是当接到轮流接诊疑似小病人的任务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犹疑。由于每个病例都要穿好全套防护服接诊,还要采样、做检查等等,因此每个疑似病例的排查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最高的记录是一天看了9个疑似病人,从早上九点一直看到下午六点。

  儿科医院传染科主任曾玫是科室里的总指挥,平时工作很忙很少回老家,今年早就订好机票,打算新年回新疆看望80岁的父母。疫情来了,曾玫立即取消了回家的行程,又一次和父母爽约了。从1月19日以来几乎每天工作在抗疫第一线。

院内零感染?10余项感控措施覆盖每个环节

  事实上,儿科医院作为收治儿童新冠病人的定点医院,每天大部分普通门急诊以及病房都在开设着。如何做好院内感染防控,做到零感染,是更大的学问。

  儿科医院感控科主任王传清和她的团队自从疫情开始以后,每天也在奔波中,守护好每个到儿科医院看病的孩子。

  “不能让医务人员暴露,更不能对其他就诊患者造成风险。”王传清告诉记者,儿科医院在一月中旬已经做好预检分检的流程,为此还提前演练了如果发现疑似病人如何送到发热门诊。一月下旬,当第一例新冠病毒小病人被送到儿科医院后,所有相关科室人员再次对所有环节仔细推敲。包括负压病房负压值,防护服脱穿的区域,甚至是儿科医院内的会议室、食堂、电梯等场所如何加强消毒。每天在不断地更新规范,在近20天内,已经出台10余项感控的标准化流程。

  做好院内感控成为了全院系统性工程。儿科医院内每个医务人员,发药的,标本运送员,不同岗位都有相关的制度流程推荐索引进行个人防护。儿科医院还把一级防护分成了五个等级,加了护目镜、面屏、手套等,不同岗位使用不同的个人防护,心里有数。

  “肩膀上担子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王传清和全院职工一直在努力着,她的的目标是将院内感染控制在零。对此王传清很有信心,她告诉记者,每年11月份至来年3月份,是儿童流感病毒、轮状病毒高峰。3月腺病毒、肠道病毒传染高峰,儿童患者发生感染就会到医院看,这些季节性病毒传染性也比较强。因此,降低季节性流感院内感染,一直是儿科医院感控持续改进项目。为此,采用对不同病毒有较好杀灭效果的消毒剂、患者集中安置,提高床单元隔离效果等方面也一直在探索。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万源路399号    邮编:201102    总机:64931990    咨询热线: 64931923
COPYRIGHT 2006 ch.shmu.edu.cn ALLRIGHTS BY RESERVED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