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践行校训,勤立人生| 深切缅怀金勤立教授
发布时间:2022-12-23
发布人:儿科医院党办
|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院新生儿实验室的初创者之一、原儿科研究所副所长金勤立教授于2022年12月2日在加拿大逝世,享年86岁。儿科党建学习平台谨以此文深切缅怀金勤立教授。
自立自强 励志学医
金勤立教授1937年出生在苏州吴县,她的母亲学习成绩优良,在女子学校读到小学毕业,老师们都想保送这个聪慧的女孩升学深造,可受到过去封建社会思想的影响,农村宗族祠堂的族长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便剥夺了她学习的机会。父母为长女起名金勤立,意为勤奋、自立自强,这也是父母对她的期冀。当时的中国缺医少药,少年时期金勤立经历了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先后病逝。弟弟病中痛苦的模样,妹妹昏迷抽筋,母亲终日以泪洗面,这些场景在年幼的金勤立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时她便树立了自己的理想:立誓一定要奋发图强,成为一名医生,把贫苦的孩子都救活,不让一个孩子枉死。
1954年金勤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成为宗族内第一名女大学生。两年级时,学校要抽调60名医疗系学生去念儿科,她立即报名并写下决心书。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顺利地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医者仁心 砥砺前行
大学毕业后金勤立多次写信报名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坚决要求到青海工作。最后得到的答复是,组织分配到哪里就在哪里好好工作。留在儿科医院后,她在临床工作中经历了每一位儿科医生都经历过的困难、艰苦和心灵的考验,更增强了她医者仁心的信念初衷。一名她精心诊治的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患儿,刚入院时,吃饭有些困难,金勤立每天喂他时,他都“阿姨阿姨”地喊着,与金勤立非常亲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但随着病情恶化,患儿舌头不能收缩,不能吞咽,呼吸困难,越来越虚弱,医院把他放在铁肺里抢救都于事无补,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金勤立和患儿的父母一同失声痛哭,病室里的医务人员都以为她与家属闹矛盾而纷纷前来安慰,却不知她是为无法留住这鲜活的小生命伤心难过。工作以来虽接触了无数的病例,但这个孩子给金勤立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时时提醒着她医学的无奈,督促她去努力发掘和探索,更坚定了她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决心,要尽力满足病人的需求,尽力把病人医好。
响应党的送医送药到农村的号召,几次下乡时,作为党员的金勤立积极响应党提出的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跟农民睡在一起,还把自己的粮票分给农民,和他们一起吃稀饭,吃地里挖出来的胡萝卜,背个药箱在田间问诊。唐山大地震后,单位派她前去救灾,当时她母亲重病,第二个孩子还小,但她克服困难毅然服从国家的需要。她和同去的医生住在临时搭起的抗震草棚里,负责儿科和部分内科的工作。早晨出门打水都可以听到地下隆隆的余震声响,但乐观而无私的她没有胆怯没有退缩,笑着说:“我们住在茅草棚里,就算塌了也压不死,不怕。”有一次为抢救一个病儿,她日夜不休息,守护在病人旁,但是最终没能救活,可是家属还跪在地上感谢她,使她心中十分难受,感受到一个医务工作者身负重托。
探索研究 锐意创新
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医院又送金勤立到枫林路上海中医学院进行“西医学习中医”的培训。经过中医学习,金勤立深感传统医学是个宝库,学习西医出身的金勤立在临床中逐渐将两者加以结合,相辅相成地缓解病人的苦痛。她勤于思考、长于创新,尤其是在活血化瘀方面,总结了一些特殊有效的办法。那时新生儿在冬天由于受寒或早产,容易患上硬肿症,从肢体到全身都会水肿,皮下脂肪凝固变硬,严重时肺出血,鼻子和嘴不断流血,死亡率很高。她便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再辅之以西医的疗法,效果显著。她向老中医学习,自己研究处方,制作软膏,再用于临床治疗,不断摸索、改进。病孩肺水肿、肺出血常常导致死亡,金勤立认为这跟中医血瘀有关联,但不能在人体上随便做实验,于是研究氦氖激光治疗大鼠肺水肿。有一次新生儿病房里有个孩子患肺炎,时常呼吸暂停,全身呈紫黑色,病情危重,病室里的医生打电话告诉了金勤立,她用自己研究的办法,先用中药静脉点滴,再用鱼腥草喷雾,守在患儿床前七、八个小时寸步不离直至深夜,患儿得救了,金勤立的喜悦也溢于言表。她表示,“中医有时候真的有办法,其中当然有糟粕,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他们的研究成果“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血液动力学与血瘀本质及活血化瘀原理研究”获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肺表面活性物质及中西医合预防实验性肺水肿出血研究”获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三等奖。
金勤立认为测量新生儿的身体指标不应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就算没有家属陪伴在旁,要抽那么小的新生儿1-2毫升的血量让她于心不忍。于是她开始研究微量测定的方法,只采手指或脚趾的一滴血就可得到其身体指标。他们研制的“胆红素微量测定仪”获1982年卫生部二等乙级科技成果奖。
1986年,金勤立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学校儿科实验室学习。回国后与同事们开始了从猪肺灌洗液中提取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工作。她常常与技术员、研究生一起拎着大桶到屠宰场收取猪肺灌洗液。经过与儿科医院同道的共同努力,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救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也成为儿科医院标志性成果之一。为了更有效加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她投标与加拿大病童医院儿科实验室共同研究,并申请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会资助。先后发表多篇论文,研究成果“系列磷脂制剂的研制及其在临床上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应用”获得199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她领衔的研究“疏水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质及基因工程表达”获19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指导的研究生也多次在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获论文奖。
吃苦耐劳,不为名利
金勤立总是说自己是一位最最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但她却用顽强的精神、持久的毅力和无私的爱心一次又一次感动、震撼了身边的人。她觉得党组织和上医培养了她那么多年,作为医生就应当去最艰苦的地方。这种吃苦耐劳的作风也贯穿于她之后的临床工作与研究中。
做研究之初,一无人,二无仪器,金勤立像个工人一般“白手起家”。她没有自己的实验室,甚至连一把剪刀一架天平都没有,她就在生化室里做有关新生儿的科研,借用那里的仪器和技术人员。后来有了医院的支持,在医院后面厕所前的一个茅草棚做了实验室,买了一架天平和几个药勺。她创建了新生儿研究室,后来也成为儿科研究所副所长。
仪器不够、经费不够,她还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与其他单位和部门合作。前前后后,她与上医大活血化瘀组的生理物理老师借流变学仪器,如天平、粘度计、红细胞电泳仪等;同病理生理教研室和上医大的动物房及制药药厂联系,寻求化验及动物来源;与科学院相关部门合作,运用他们合成的磷脂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研究;她甚至还借用了厨房的冰库。不怕苦的金勤立样样都自己来。她在上述这些部门白天休息的时候和下班以后的时间,带着技术员使用他们的仪器做研究,起早贪黑,不辞辛劳。这么多人都愿意和她合作,也与她谦虚低调的性格有关系,但更与她“不求名利”的态度分不开。
金勤立不论是发表文章还是科研中标,都不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协作者,她并不介意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后面,即使不放也无所谓。写文章所得的稿费或科研成果所得的奖金,虽然不多,她也平均分给包括技术员在内的每一个协作者,她从心底感谢这些协作者,更认为“不求名利”才使得她的研究得到这么多帮助和协作,“我希望把将病人都救活,这就是我唯一的目标,就很高兴了”。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追求真理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功勋。出自汉代董仲舒传,也被上海医学院建院之初引以为校训。金勤立教授用一生践行了上医的校训,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也勉励着更多的后辈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