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动态
主题教育
科普视频
陈翠贞儿童健康发展中心
5G+区块链
 
  党建动态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建设教授领衔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发布时间:2018-03-26     发布人:感染科
 

为表彰在上海科技创新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者,3月23日上午,201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我院感染传染科主任王建设教授领衔的项目《遗传性胆汁淤积症临床及基因变异特征研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项目的其他完成人包括:陆怡、龚敬宇、谢新宝、张梅红、方微园、李丽婷、赵静、刘丽艳、傅海燕、王中林、库尔班江•阿布都西库尔、方玲娟、王能里、陈瑞、王晓红、朱启镕。

 

  胆汁淤积症已逐渐成为儿童肝病就诊的主要病种,目前仍有40%的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不明,为治疗和判断预后带来极大困难,早期发现并早期诊断胆汁淤积症病因并予以恰当的治疗是儿童肝病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由王建设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聚焦儿童遗传性胆汁淤积症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面,在国内率先诊断并报道一系列遗传性胆汁淤积症,并在国际上报道一些疾病新表型,从而大大提高了对儿童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和治疗,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主要贡献包括:
(一)在国内率先认识诊断并报道多种遗传性胆汁淤积症:采用分子诊断、尿胆汁酸谱分析、Western blot、肝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多种技术在国内胆汁瘀积症患儿中首次确诊Alagille综合症,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I型、II型、III型,胆汁酸合成障碍I型、II型和ARC综合症等,极大地提高了对婴儿胆汁淤积症的认识,使疑难肝病的诊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多种遗传性胆汁淤积症新的临床表型特征及新的基因变异类型:在国际上首次报道ATP8B1基因缺陷除引起胆汁淤积症外,还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首次发现VPS33B突变引起的ARC综合症,也可表现为高GGT胆汁淤积症;通过分子诊断技术首先报道了遗传性胆汁淤积症许多新的基因突变类型,丰富了胆汁淤积症的基因变异资料。为世界范围内对胆汁淤积症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华人基因突变特点的认识做出了贡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在部分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通过对NICCD(Citrin缺陷引起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病例的系列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多项新的临床及生化特征、新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基因突变区域分布特征,为NICCD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并对其他单位NICCD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经验。
  自项目实施以来,我院对遗传性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水平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成为儿童及遗传性胆汁淤积症的转诊及咨询中心。中心共发表相关论文60篇(其中SCI 25篇),培养研究生10名,进修医生10余名,创立吕鹤鸣基金上海儿童肝病培训项目,培训学员6名;举办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4期。研究成果目前已在国内23家医院应用,提高了全国对遗传性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通过有效的推广和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心对疑难及罕见胆汁淤积症病例的病因研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和随访指导,无疑改善了遗传性胆汁淤积症患儿的预后问题。此外,中心还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产前诊断中,目前已和上海多家大型产科医院合作,对已有遗传性代谢性疾病患儿的家庭进行优生优育咨询和产前诊断,为这些家庭及早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出生提供精确的建议和指导,提高了出生儿童的素质,降低了家庭的负担和痛苦,对实行优生优育具有的重要的社会意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万源路399号    邮编:201102    总机:64931990    咨询热线: 64931923
COPYRIGHT 2006 ch.shmu.edu.cn ALLRIGHTS BY RESERVED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