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已于十月金秋的苏州顺利召开,在这次全国儿科专业人员的盛会上,我院朱启镕教授被授予了“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这个奖项体现的是儿科专业同道对那些为我国儿科事业长时间奉献年华并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儿科医师最高的敬意。我院曾获此殊荣的有刘湘云教授和宁寿葆教授。
朱启镕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感染、传染性疾病临床与研究工作,为我国儿童感染传染性疾病专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是乙肝大国,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肆虐的主要原因,朱启镕教授在国内于1989年第一人报导我国乙肝宫内感染率为16%,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乙肝疫苗相关的阻断性研究,对乙肝病毒学机制及乙肝临床免疫接种方案进行了综合研究。由于宫内感染导致了新生儿生后主被动联合免疫接种失败,他在国内第一人提出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有效减少乙肝的宫内传播,建议出生新生儿12h内注射HBIG100-200mg,同时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这项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建议,获中华医学会感染学组的全国会议通过,于2008年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的标准、方案、指南栏目。他的研究助推了近20年来我国乙肝发病率的急剧下降,中国乙肝患者从1992年调查的1.2亿人、人群9.75%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到2012年,我国已经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亚太区提出的到2017年将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下的目标,中国的乙肝免疫接种成效获得举世瞩目,在世界领先。
朱启镕教授对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朱教授极大地推动了国内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并积极倡导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的预防接种,是中国卫生部腹泻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华东地区计划免疫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和上海市医学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委员会等重要组织的委员及专家,在国内为极少的来自儿科临床、长期深入参与和影响全国儿童免疫接种各方面的儿科专家,对全国及地区疫苗策略制定、疫苗效价和疫苗相关事件的评估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负责的数项乙肝疫苗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负责的儿童百日咳等疫苗相关临床科研和流行病学研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在麻疹(2010年全国强化麻疹疫苗接种)、乙肝(2013年湖南贵州乙肝疫苗事件)的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全国性舆论不当质疑和接种推进困难时,朱启镕教授分别于2011年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题为“全国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重大意义”,和2014年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题为“高度重视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的述评,及时在全国范围内对疫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做了权威性说明,成效显著。
在朱启镕教授的带领下,儿科医院和感染传染科成为中国卫生部重点临床建设学科和上海市卫生局重点临床学科,为医院和科室的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领先奠定长足基础。朱启镕教授亲手在医院内创立了儿科传染病研究实验室,培育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在国内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了《儿科学高级教程》、《儿科感染病学》、《诸福棠儿科学》等多部国内名著。
在朱启镕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小儿肝病及感染学组组长、中华儿科学分会感染消化学组副组长,后任感染学组组长、儿科医院院长及儿研所所长等职务期间,全国儿童感染病学专业及儿科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朱教授被聘为《中华儿科杂志》、《中国疫苗和免疫》、《Vaccine(中文版)》、《PEDIATRICS(中文版)》等9家杂志的常务编委、编委、顾问或学术指导会委员,推进了国内儿科专业的整体学术水平。
朱启镕教授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博士研究生14名,有4名学生目前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小儿感染病和肝病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护理学组组长和世界儿童危重症协会亚洲地区护理组长、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选择和使用的专家委员会候任委员。在朱启镕教授五十余年的医教生涯中,他以仁心和精湛的医术获得病儿及家属的一致赞誉,他以高尚的人格榜样培育新人和凝集同仁共同前进,被授予全国和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得了上海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奖、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四届“高尚医德奖”提名奖等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