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明月缺席了今年中秋节的夜空,但四岁女孩小珍珍(化名)一家人心中却明月朗照。中秋节的团圆饭桌上,小珍珍妈妈看到女儿重又圆润起来的脸庞,以及那灿烂的笑容,心中感激万分。正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SLE的MDT团队在170个日日夜夜的协作,让同时存在神经系统,肾脏和消化系统受累的小珍珍重燃生命之火,点燃希望之光。
瘦骨嶙峋神志不清的四岁小女孩抵沪求医
2016年3月29日,省际120从山东济南跋涉800多公里转来一个初步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脑炎?伪膜性肠炎?”的四岁女孩。这便是“小珍珍”,她已在山东治疗了将近两个月,反复抽搐无法得到控制,并出现了严重的腹泻,甚至达到一天数十次。
一个美丽、活泼、能说会唱的小女孩,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神志不清、抽搐不止、瘦骨嶙峋的“非洲难民”。孩子出生于山东一个普通的家庭,妈妈是一名孤儿,夫妻俩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小珍珍突如其来的重病,使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跌入了痛苦的深渊。 孩子的病情岌岌可危,治疗的费用也不堪重负,更可怕的是确切的诊断仍不明朗……
PICU团队,当仁不让地接收了这个不幸的孩子。经过PICU迅速启动多科会诊,风湿团队的专家综合小珍珍的所有病症和实验室指标,明确她患了“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狼疮;狼疮性肾炎;合并伪膜性肠炎?狼疮性肠炎待排”。初步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小珍珍的抽搐未再发生,神智逐渐转清,并转到了风湿科专科病房。
当妈妈看到“小珍珍”又能开口喊妈妈了,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但是摆在眼前的重大难题是难以控制的腹泻,肠排泄物中甚至可以看见“肠组织样的结构”。经过消化科、感染科和风湿科的反复讨论,一致认为“高度怀疑难治性伪膜性肠炎,狼疮性肠炎待排”,有指针行“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也就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疾病的治疗。
儿科医院多学科协作创造生命奇迹
徐虹教授对“粪菌移植”非常支持。5月19日,黄瑛主任牵线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张发明团队的支持下,免费捐赠健康粪菌,“小珍珍”进行了“粪菌移植”。几周后,“小珍珍”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逐渐改善。6月23日,复查肠镜,结肠的出血性全结肠炎改变基本改善。这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第一例粪菌移植成功”的病例,这为抢救小珍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小珍珍的治疗并没有这么一帆风顺,随后还先后经历了深部真菌感染,消化道大出血,胰腺炎,再次抽搐发作等重重难关。经过170个的昼夜奋战,在儿童危重SLE的MDT团队(包括风湿科,消化科黄瑛教授团队,PICU陆国平教授团队,感染科俞蕙教授团队,营养科华海梅团队,外科董岿然教授团队,以及社发部傅丽丽刘玉媚团队等)的多学科协作下,“小珍珍”终于在2016年9月15日(中秋节)顺利出院。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较成人SLE更为危重,常合并重要脏器受累,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多见。以消化道症状首发的SLE不足10%,极易引起误诊,儿童更为少见,该患儿先后出现两种重症消化道SLE病变(出血性肠炎,胰腺炎)则更为罕见,即使积极治疗,病死率亦高达50%。
该患儿发病年龄小,同时存在神经系统,肾脏和消化系统受累,经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SLE的MDT团队协作,及时明确诊断,并给予了合理免疫治疗和适时的“粪菌移植”,终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风湿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