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上午,我院“新生儿先心病筛查体系建设研究成果”媒体通报会在我院举行。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妇幼保健处李善国处长,课题负责人黄国英、贾兵教授,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央视、上视等20余家媒体出席通报会。会议由我院王艺副院长主持。 黄国英教授首先简要介绍研究成果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的情况,并介绍“新生儿先心病筛查-诊断-评估体系建设”课题,从课题意义、成员构成、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学术界影响等各方面进行阐述。随后课题组成员就先心病致病因素、先心病早期诊断及干预措施、我国先心病筛查推广工作的难点和可行性等方面一一回答与会媒体提问。 该项目得到了上海市第三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大力支持。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妇幼保健处李善国处长表示,自2003年“非典”以后,上海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放在重中之中的位置,至今已启动三轮。第一轮计划侧重于基础建设;第二轮计划的重点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第三轮计划从2011年启动,注重内涵建设,由5大类,55小项课题组成,其中与妇婴相关的项目占35%,黄国英教授课题组的成果是第三轮计划的重大产物。李处长指出,该项目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领先起跑、实施规范、成果卓著三个方面。他对课题组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对成果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并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表示祝贺。李处长表示,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下一步将组织专家对新生儿先心病筛查项目进行论证,争取尽早在向全市进行推广和普及,造福先心病患儿及家庭。 院办 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研究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The Lancet》刊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研究成果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2013年度影响因子为39.06分)于2014年4月23日在线刊登了我院黄国英、贾兵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关于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筛查的研究成果“Pulse oximetry with clinical assessment to screen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neonates in China: a prospective study”。这是《柳叶刀》杂志自1823年创刊以来首次刊登我国儿科学界的研究论著。 先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严重危害儿童和人口健康。2013年,黄国英教授课题组报道,采用超声心动图方法筛查,发现上海地区新生儿先心病的发病率高达26.6‰,其中,重症先心病的发病率为3.5‰,后者是我国婴幼儿和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在上海市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中占首位。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先心病患儿的预后,降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死亡率。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可靠有效的筛查技术,使许多先心病患者得不到早期救治。因此,建立统一的、简便有效的先心病筛查方案,结合系统的培训,对于早期识别和诊断先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黄国英、贾兵教授课题组在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上海市第三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资助下,领衔在全国11个省市20家医院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历经3年,完成了《新生儿先心病筛查、诊断与评估》项目,形成了《新生儿先心病筛查优化方案》。课题组发现,在新生儿早期(出生后24至72小时),采用心脏听诊+经皮血氧饱和度2项指标,筛查新生儿重症先心病(1岁以内需要干预的先心病)的敏感度为93.06%、特异度为97.98%。 这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The Lancet》同期刊登英国学者Andrew K Ewer的评论文章指出:(1)这是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样本量最大的研究(129523名新生儿,是之前报道最大样本量的两倍多);(2)首次在发展中国家证明了开展新生儿先心病筛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3)为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开展新生儿先心病筛查提供了重要的循证数据。 该课题组建立了完善的新生儿先心病筛查方案和流程,建立了基于先心病协作网络的医疗技术互助平台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先心病注册登记系统,确保先心病患儿一旦被筛查出来,即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些工作为进一步推广开展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项大样本的研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院办、社发部、科教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