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更加方便安全的胃肠内营养通路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更加方便安全的胃肠内营养通路
发布时间:2007-04-13     发布人:
 

      2007年4月6日,在香港儿童胃肠肝病营养学会会长梁英杰教授的指导下,我们儿科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地为一名脑瘫患儿实施了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目前国外PEG已广泛开展,国内成人也逐渐推广,但国内儿童PEG技术的应用仍鲜有报道。此次PEG手术的成功,在我院尚属首例,同时也标志着我院小儿消化内科的内窥镜技术水平已达国内前沿。
      PEG是一项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造瘘技术,以操作简便、快捷(15-30分钟)、安全、创伤小、便于护理及成功率高为特点,仅在胃镜室或床边局麻下即可进行,患者易于接受。这一技术既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又能确保患者良好而足够的营养供给,对疾病的治疗和病体的康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胃镜下治疗技术。自从自1980年由Gauderer始用于临床,目前已被广泛接受使用。
      PEG的适应征广,对30天以上不能经口喂养、不能耐受鼻饲管喂养的患儿,均可实行。主要包括:①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致昏迷及脑肿瘤等,长期或较长时间丧失吞咽功能,不能经口或鼻饲营养;②各种肌病所致的吞咽困难以及完全不能进食的神经性厌食者;③全身性疾病所致严重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支持,但不能耐受手术造瘘者;④口腔、颜面、咽、喉大手术,需要较长时间营养支持者;⑤外伤或肿瘤造成进食困难者;⑥食道穿孔、食道——气管瘘或各种良、恶性肿瘤所致食道梗阻者。我院该名脑瘫患儿,今年9岁,全身肌张力高,无自主吞咽功能,虽消化功能正常,但无法完成经口喂养。长期以来靠鼻饲管喂养,而且每2周需要更换一次喂养管,给患儿和患儿家庭带来诸多不适和不便,因而该患儿有非常强的PEG指针。
      PEG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是一种里应外合的方法。当内镜前端经口插入胃腔后将胃体前壁顶向左上腹壁,通过腹壁可以观察到自胃腔内发出的内镜冷光,用手指按压左上腹壁,通过调节内镜视野可以观察到自腹外向胃腔内的压迫隆起,经过反复透光、按压观察确定造瘘的最佳胃内体表部位。而后在左上腹壁局部分层浸润麻醉,用套管针穿通腹壁和胃壁进入胃腔,经套管穿入牵引线,用内镜夹持牵引线经食管、口咽引出,将牵引线与造瘘管远端连线衔接,随后将造瘘管经口咽、食管、胃腔及腹壁拉出体外固定。
      以往胃造瘘外科手术,操作时间较长、创伤大、并发症多、费用高、需住院完成。而鼻饲管又易造成鼻、咽、喉、食管黏膜糜烂及出血,鼻窦感染,发生溃疡、返流性食管炎,甚至狭窄,并常引起吸入性肺炎。与传统技术相比,PEG无需开腹手术,其操作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可在门诊完成。特殊情况下,可在病人床边进行。目前所有胃造瘘术中,10%是通过外科手术实施的,74%为PEG。研究报道,PEG的并发症<10%,严重并发症为3%,远低于开腹手术胃造瘘的6%~75%和5%~37%。从营养供给上看,与全静脉营养供给相比,内镜造瘘进行经胃肠供给营养易于为人体正常消化道吸收,而且营养物价格低廉,易于广泛使用。因此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目前已成为需要长期非经口营养供给病人的首选和主要方法。
      梁英杰教授在内镜检查与治疗方面有着20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此次带领我们儿科医院消化科医生开展PEG技术,不仅引导了先进内窥镜技术的推广,更重要的是为长期非经口营养供给患儿提供了更为安全适用的胃肠内营养(TEN)通路。
      该名脑瘫患儿在实施PEG术后6小时即开始从胃造瘘管进水,8小时开始进食,第二天即恢复术前的喂养量,未发现胃潴留、反流和伤口感染等情况。虽然患儿是个脑瘫儿,不能用言语表达,但PEG后第二天,患儿父亲告诉我们,他的儿子感到PEG很舒服,因为他笑了。与传统PEG术后禁食24小时后逐步进食比较,我院此次PEG后8小时就开始进食而且耐受性良好。此次成功实施PEG,将更有利于脑瘫等不能经口喂养患儿的营养供给,将为类似患儿及家庭带来更多福音。


(PEG进行中)

    
(PEG完成后)


芦军萍 黄瑛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万源路399号    邮编:201102    总机:64931990    咨询热线: 64931923
COPYRIGHT 2006 ch.shmu.edu.cn ALLRIGHTS BY RESERVED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