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黄瑛教授团队在JCR 1区期刊、国际权威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mmunology》(影响因子8.542分)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题为“Pathogenic Interleukin-10 Receptor Alpha Variants in Humans - Balancing Natural Selection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的论文。该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英国牛津大学John Radcliffe医院合作完成。
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O-IBD)指起病年龄六岁以下IBD患儿,包含新生儿、婴儿及幼儿,该类患儿发病年龄早、症状重,对传统治疗效果差。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团队诊断国内首例IL10RA基因缺陷患儿,并成功进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是当时世界上年龄最小的炎症性肠病移植病例。截止至2020年8月,我院儿童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团队已累积收治该类患儿100余例,是国际上拥有这一技术例数最多、经验最丰富的团队。我院消化科临床与科研团队多年来致力于IL10RA基因缺陷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IL10RA基因缺陷是导致VEO-IBD最常见的基因缺陷。近年来,我院消化科临床与科研团队已报道多项相关研究:包括中国IL10RA高频致病突变、中国IL10RA基因特征突变谱及最大样本IL10RA基因缺陷患儿队列长期生存率,分别发表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2017和2018, IF: 4.34;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22, IF: 9.524。本研究首次着眼于IL10RA致病变异意义与发生机制。研究团队首先对36种不同的IL10RA基因突变位点进行了功能验证;通过感染性疾病空间关联性分析,结合IL-10通路作用机制,首次提出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自然选择作用是产生IL10RA高频突变的可能原因;并通过相关实验证实了IL10RA杂合变异存在杂合优势作用,提示该基因高频变异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感染性疾病的自然选择所致。本研究对于理解IL10RA高频突变的产生原因以及IL-10信号通路在相关疾病中所起的作用意义重大。
我院消化科医师、助理研究员叶孜清博士、周颖副主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消化科主任黄瑛教授及牛津大学John Radcliffe医院儿童消化科Holm Uhlig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周颖副主任医师及叶孜清博士均获得香港儿科学会吕鹤鸣奖学金,分别于2018-2019年、2019-2020年赴牛津大学John Radcliffe医院消化科转化中心访问学习,访学期间在国际儿童炎症性肠病权威Holm Uhlig教授指导下,完成了本研究。此外,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医院、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德国慕尼黑大学Dr. von Hauner儿童医院等多家儿童医院儿科专家为本文共同作者。
由黄瑛教授领衔的儿童消化科临床与科研团队,已与国内外多家临床与科研机构进行密切合作与广泛交流。依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大平台、消化专科联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团队将继续开展精准治疗及相关机制研究,力争为更多儿童炎症性肠病患儿及家庭带来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