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组织20级儿科班开展“走进儿科,医路同行”——20级儿科班班级活动,儿科医院周文浩副院长、克卿书院导师袁琳老师、朱海涛老师以及教育培训部主任吴静燕老师、副主任吴昊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上海一夜入秋,突如其来的降温能带来身体上的寒冷,但不能阻挡大家火热的心,早上8:00,老师们携儿科班23位同学围坐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克卿书院公共空间进行了集中交流。首先,周院长欢迎同学们加入了儿科医院大家庭,向同学们表达了儿科医院对于儿科班同学的重视,希望同学们在儿科医院广阔的发展平台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医院将会不遗余力地培养儿科的新星。他对大家接下来的四年生活提出了建议,希望大家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提早接触科研,多参与社会公益项目,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随后,朱海涛导师和袁琳导师分别进行了自我介绍。结合自身经历,在介绍各自研究领域的同时给予同学们以启发。最后是吴静燕老师、吴昊老师与同学们的谈心。她们主要就儿科班往后的学习、生活以及一些在班级组织上进行了介绍,希望同学们明确能明确学习方向,了解自己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在简单交流以后,老师们以及23个同学在康泉图书馆门口合影留念。
合影过后,老师们带领20级儿科班的同学们乘车来到了位于奉贤区的团建基地进行了第一次班级集体的拓展活动,度过了难忘的一天。前往基地的路途是漫长的,但有同学、老师的陪伴,有老师贴心提供的零食饮料,一路上还是欢声笑语。天气晴朗,秋高气爽,团建基地的教练带着老师同学们玩起了考验反应和专注力的小游戏。摆动作、喊口令......游戏打破了同学们初来的腼腆,唤醒了大家的精神状态。
随后,教练将老师同学们随机分成粉、黄、红三队。每支队伍都集思广益地为自己设计了响亮的队名与口号、有趣的合影pose。大家过去都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彼此并不熟悉,但在交流中,间隙消融了,默契培养了,大家进一步增进了对彼此的认识,感受到了团队的存在。
短暂的午餐和休息后,便进入了正式的挑战任务。第一个项目叫作密码破译。这个游戏需要一个同学进入挑战区域,该同学在周围同学的指挥和帮助下将数字1到30对应的图片找到并且交给主持人。三个小组的人都兴致高涨,纷纷在正式游戏之前积极讨论战术。红队和黄队的进度一直相互紧咬,不相上下,两支队都铆足了劲儿想去超过对方。而粉队由于在1所对应的“碗”的图片上卡壳许久,被甩下了一大截。但是粉队的同学仍然坚持完成了这场挑战。这场游戏中,三支小队内部都展现了积极的合作能力,但我们也充分认识到组与组之间也需要互相帮助。
第二个项目是指压板闯关挑战,需要派出队员在指压板上完成甩鞋进桶、双膝夹球行走、双人夹气球跨栏、双人跳绳、踢毽子五个任务,各队表现都十分的出色。首先进行挑战的是红队,在第二个关卡中,勇士王子涵经历了快到终点的惜败又多次重新站上指压板的起点,完成了挑战。接下来的同学们也都十分给力,凭着冲劲一口气完成了挑战。或许是有了观看红队挑战的经验加持,接下来上场的黄队和粉队分工明确,流畅地在两分多钟完成了整个挑战,不分伯仲。粉队以快五秒的优势险胜黄队,成为本次指压板闯关挑战的冠军。
第三个项目是运人过网。挑战者需要在队友的帮助下,穿越“电网”。作为,耗时最长、难度最大的项目,再加上项目的特征,它也被大家戏称为“接生”。从两侧的人员分配、过网的先后顺序到每个成员的网格选择,儿科班的大家面对着“电网”开展了长时间的讨论,最终确定了较为合适的方案。在“接生”过程中,每一个“新生儿”都经历了头、肩、腰、腿的顺次过网。不时两侧的“接生婆”有“头出来啦”“脚低一点”的迫切语言。当最后一个人成功“接生”完毕,大家都发自内心的愉悦。这个游戏,考验智力,需要合理安排“接生”的网眼和顺序;考验配合,需要左右两边同学互相协调,才能不碰电网;更考验信任,因为你需要足够相信你的伙伴,相信他们能保证你的安全,把自己身体的控制权交给他们。经过这一个项目,大家都感觉彼此之间更加亲近。
素拓项目至此结束。在活动的最后,教练拿出马克笔和纸,让大家画出今天印象最深的项目、当下的心情抑或是写下对未来的自己的期望。同学们纷纷大显身手,画出他们今天的收获,写下给未来的自己的一句话。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大家都希望通过文字永远的留住今天的珍贵时刻。有的表达了对未来医生道路的期许;有的回顾了过去一年在复旦上医的学习、生活与收获;亦有同学画下了今天最令其印象深刻的竞技项目,既有毕加索派抽象艺术作品,也有将中国山水画中留白手法贯穿始终的画作,亦有写实艺术,完整的还原事件的整体与细节。总而言之,大家无不在用自己的方式封存这段短暂但美好的素拓时光,这将成为我们20级儿科班共同的美好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