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5日中午,国家卫健委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第二季度高端学术讲座在8号楼9楼演讲厅如期举行。本次交流会由实验室主任桂永浩教授主持,由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国家化合物样品库主任王明伟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做了主题为“源头、持续和循环创新的心路历程”的报告,分享其在科学研究领域持续创新突破的成果和背后的心路历程。讲座围绕结构药理学研究所取得的原创成果介绍独到见解,给听众提供新的科研思路和攻关视角,现场反响热烈。
首先,王明伟教授简要介绍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的生理作用及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讲述其发现世界上第一个体内有效的GLP-1R小分子激动剂Boc5的艰辛过程和心得体会,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坚持和眼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详细介绍了其团队近期应用结构生物学方法进行药理学研究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
复旦大学药学院2021届博士毕业生丛朝彤介绍了冷冻电镜技术解析蛋白结构的基本原理,以及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及其剪接变异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特别是剪接变异体调控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周庆同青年研究员分享了综合采用结构生物学、计算化学和药理学方法研究B1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基因突变的致病机制。此后,丛朝彤博士介绍其在Boc5同GLP-1R复合物结构解析中意外发现的一种全新变构激动调节机制,丰富了人们对B1类GPCR激活机制的认识。
最后,王明伟教授总结回顾了其团队在B1类GPCR结构解析和结构药理学上的创新成果离不开工程思维(既要解构,也要重构),同时他用一段充满哲理的语句分享了他从事原创科研活动的心得体会-“决定一个人走的远不远,飞的高不高,是英雄主义的呼唤,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断进取的渴望,强烈的成就动机,开放的思维,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坚持不懈的韧劲”。
会议最后,实验室主任桂永浩教授为本次学术活动做了总结发言,他鼓励我院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与王明伟教授这样的团队加强合作,希望能从临床需求出发,从具有潜在可能性的科学问题出发,加强开展与新药创制有关的科学研究。医院各科临床医师、实验室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生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现场讨论气氛热烈,会后与讲者互留联系方式,希望开展合作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