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的男孩小童童患有罕见的儿童腹主动脉瘤,扩张部分的直径是自身正常主动脉内径的两倍多,随时可能因血管破裂导致出血死亡。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和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小童童的体内“炸弹”被成功摘除。2021年4月5日,小童童康复出院。
三月中旬,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外科陈纲副主任医师在该院厦门分院出诊时,碰到一名曾辗转多家医院就诊的腹痛患儿,凭着丰富的经验,陈纲怀疑该患儿有大血管病变。他敏锐的意识到这其中的风险,于是立即安排该名患儿转到上海的总院进行救治。
抵达上海复旦儿科医院后,由于不能排除炎性血管病变,患儿被急诊收到心血管中心内科检查。心内科主任刘芳教授在最短时间内安排完成了各种影像学检查及风湿性疾病的筛查,最终诊断出这是一种罕见发生于儿童的疾病——腹主动脉瘤。这个“瘤”不是真正的肿瘤,但却比肿瘤更加凶险,因为局部血管扩张可能随时导致血管破裂而出血死亡。小童童身上的主动脉瘤体积大,扩张部分的直径是自身正常主动脉内径的两倍多,压力高,这个体内“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时间就是生命!
为挽救这样一个幼小的孩子,复旦儿科心血管中心的专家组反复检查资料,查阅了大量文献。在排除急性炎症性疾病后,救治团队决定尽快为小童童行手术治疗,切除动脉瘤,重建腹主动脉。此前,国内从未有如此低龄的病例,心血管中心主任贾兵教授和张文波医生治疗组就小童童的病例进行多次术前讨论,对分支血管如何处理制定了详细预案,并对血管修补材料反复筛选,做好精心术前准备和手术模拟推演,明确了切除病变的范围、方法和血管重建的可能。
3月22日,小童童被推进手术室,按照计划手术。术中动脉瘤体压力高,与周围组织关系紧密,主刀医生进行极其仔细的解剖游离,因为一旦瘤体破裂,后果不堪设想。此外,瘤体周围有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输尿管等重要组织,绝对不能有任何误伤及损伤。经过精细的手术,手术团队顺利切除了病变的主动脉壁,并用人造血管补片修补了主动脉。2个小时紧张而有序的手术大获成功!术中出血仅20毫升。术后仅1小时,小童童就顺利撤离了呼吸机。手术顺利完成并取得良好效果,这也是复旦儿科心血管中心诊治的罕见危重病例之一。
据心血管中心张文波医生介绍,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凶险的血管性疾病,严重者常因破裂导致猝死,好发于中老年人,儿童患者罕见。成年患者通常通过介入途径植入支架的方式治疗。儿童由于血管更细小,发病原因更复杂,要考虑到日后生长因素的影响,现有的血管外科植入器械无法使用,治疗难度很大。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贾兵教授介绍,小儿血管外科在国内尚属空白,与日益发展成熟的成人血管外科相比,小儿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挑战性更大。血管性疾病的诊治常需要外科手术联合介入技术,2021年2月,在心血管中心牵头和布局下,儿科医院杂交手术室成功“上线”,该手术室拥有先进的造影器械和完善的外科手术的设备,这将助力儿童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再上新台阶,破解儿童血管外科疾病无医可寻的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