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NICU质量改进救治理念全面提升救治水平。基于循证的协作性质量改进方法(Evidence-based Practice for Improving Quality,EPIQ)由加拿大新生儿协作网(CNN)创始人和主席Shoo Lee教授于2002年创立,致力于改进NICU医疗质量,历经10余年的不断完善,使加拿大全国早产儿无并发症存活率增加约1/3,加拿大目前已跻身全球早产儿预后最好的国家之一,EPIQ方法现已经应用于加拿大全国所有的NICU,并被6个国家采纳应用。据Shoo Lee教授介绍,EPIQ结合了文献中的最佳证据以及成员单位的个体特点来促进改变的发生,这一方法采用协作网形式,协作网中的成员单位通过合作相互交流信息、相互支持,是一种高效、可持续、系统的协作性质量改进方法。该质量改进方法2009年在中国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首先应用。据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教授介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4年起开展中国-加拿大围产医学联合培训项目,在此基础上与加拿大新生儿协作网进行了临床培训、科研等多方位密切合作,2009年首次在新生儿科引入EPIQ方法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下降60%以上。基于此前的成功经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实施“中国早产儿预后质量改进项目”,将EPIQ方法引入全国19个省份25个大型NICU,致力于解决困扰中国新生儿监护室的早产儿感染问题。研究结果显示,EPIQ干预两年后,早产儿感染下降35%,同时抗生素使用率下降20%,证明EPIQ在中国NICU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接受度和效果。接下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将继续将此方法向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和实施,着眼于全面降低早产儿所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全国新生儿的救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