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汉珍教授(1920~2020)
2020年2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儿科学家,我国新生儿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九三学社社员,曾任第二~七届上海市政协委员金汉珍教授因病不幸在上海逝世,享年100岁。

金汉珍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为缅怀金教授不平凡的一生,重温儿科人的建院初心,传承和发扬儿科精神,经党委书记徐虹同志提议,儿科医院党委于8月3日举办“儿科先驱 医者楷模“——金汉珍教授诞辰100周年视频纪念会。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原院长、中华医学会全国新生儿学组原组长杜立中教授,医院党政领导班子、老专家和中青年医生代表线上线下参加纪念会并讲话。本次会议在第一教室设立视频分会场青年团员代表在此会场参会,并通过会易通系统直播。
青年团员代表通过分会场及线上形式参会
纪念会上,参会代表共同观看了《金汉珍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视频》,领略金汉珍教授不平凡的一生以及对新生儿事业和医院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金汉珍教授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
儿科青年学思践悟
儿科团委以此次金汉珍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为契机,持续推进团员青年缅怀、学习金汉珍教授等老一辈儿科先贤工作,不断传承和发扬先辈们戮力开拓、无私奉献宝贵精神,为推进医院“双一流”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团委书记:朱丽
记得16年前我刚进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时,虽然金老师已经不在临床工作,但在一些科室活动上,还有幸聆听过金老师教诲。而且金老师的事迹广为流传。陈超老师经常以金老师为楷模教育我们年轻的医生。比如,金老师在年迈时仍经常在图书馆阅读文献,参加学术会议时,全程认真听取学术报告,学术上一直处于研究前沿,金老师的学术思想非常具有前瞻性,甚至在数十年前就预测早产儿救治为新生学的重点和难点等等。
金老师是一位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带领我院新生儿成为了全国新生儿届的标杆,创造了多个全国首次,比如首次实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首次实施换血疗法等新生儿学重大治疗。我每每学习新生儿学宝典《实用新生儿学》的时候,看着主编金老师的名字,崇拜敬仰的同时感到自豪。
感激儿科医院前辈先驱为我们搭建好平台和创造了有力条件,让我们更好成长和发展。我们要学习金老师严谨务实的端正学风,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传承先辈精神和光荣传统,掌握真才实学,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重担,为推进医院和科室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团委副书记:蔡洁皓
金汉珍教授等老一辈儿科先贤在临床一线和科学研究上都建树颇丰,他们是我们临床医生学习的榜样,特别是金汉珍教授对于临床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坚持创新的精神、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都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传承和发扬。这也给我们临床医生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既要注重临床,同时更不能放弃对于科研的追求,要永葆创新精神,持续学习,不断进步。
委副书记:施珏
九年前,因为参与编写《厚德尚学 精医济世》一书,有幸采访了金教授,金教授和蔼可亲的笑脸、简单朴实的话语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金教授将一生奉献给了儿科事业,把敬业当成习惯,把责任与爱心写在了心中。她精湛的临床技艺,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立足临床深究其理,笔耕不辍的大医风范,总结经验心得,勇于开拓创新的宗师气概,必将鼓舞我们青年一代更加奋发图强。
我们儿科医院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金教授这样的老专家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夯实了医院发展的基础,他们追求真理、尊重事实和坚持理想的品格,共同成就了儿科医院的精神和传统,我们新时代的儿科青年应当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将复旦上医的精神,儿科的文化,在我们年轻一辈中传承发扬,以青春之名,共铸儿科梦。
团委副书记:李巍
非常有幸现场参加了金汉珍教授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会,现场聆听了各位领导、教授、老专家讲述与金汉珍教授相处的点滴,深深地被金教授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所折服,我们青年人要不断传承和发扬金汉珍教授的崇高精神,时刻铭记儿科人的初心,重温曾经走过的路,带着对儿科先辈的崇敬和缅怀,直面挑战,勇于担当,持续奋斗,不断推进医院和科室发展,为中国儿科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绵薄的贡献。
团委组织委员:于玲
金教授始终以孜孜不倦的热情投身于医学教育事业。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金教授致力于新生儿学的科研,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她自己撰写的新生儿学教科书、《实用新生儿学》等书籍奠定了新生儿学发展的基础。她主办的新生儿进修班,迈出来新生儿教育的第一步。
作为新生儿科一名专科护士,虽然我们这些晚辈与她接触的不多,但她儒雅的风度,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深受我们这些晚辈的喜爱。我们纪念金教授就是要学习她那做事为人的品德以及关爱学生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