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摸摸小肚子的右上方,我们身体里最大的一个内脏器官,肝脏就住在这里。他是我们每个人身体内新陈代谢的中转站......”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病房里,穿着道具“内脏背心”的 儿童乐益会游戏师和儿科医院医务社工 被几个小朋友围在中间,小朋友正忙着把不同内脏器官粘贴到背心上。游戏师和医务社工 一边指出每个器官的正确位置一边给小朋友讲解着它们的主要功能, 隔壁病房中,一个小朋友在游戏师 的指导下当起了“小医生”,她一边用已经消毒和去掉针头 的留置针在玩偶身上模拟穿刺过程,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地 安慰着玩偶, 最后还不忘给玩偶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 俨然一副专业医务人员 的样子。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病房里 没有印象中哭闹的儿童、 焦虑的家长…… 小朋友们在游戏师、 医务社工以及志愿者的陪同下开心 地做着“ 医疗游戏”, 原本在一旁的“ 玻璃心” 家长也秒变“佛系” :“ 看到宝宝 住院以来第一次那么开心, 我原本 焦虑的 情绪大大缓解 ,医院 如此独特的治疗,真 是太棒了!”
2018年2月6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携手儿童乐益会(中国),共同启动了 全国首个 “同心童趣,医路相伴” 儿童医疗游戏辅导项目基地。 该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社工部 作为主要对接部门,国际公益组织儿童乐益会 (中国)提供技术支持, 并邀请 了台湾基隆医院临床心理师 陈静怡博士 担任专家顾问。 主要针对 住院儿童开展专业 的医疗游戏辅导, 同时培训医务社工 及医护人员 掌握游戏辅导的技能,把 医疗 游戏辅导的 体系融入医院诊疗 体系, 并开展相关介入成效的研究。
启动仪式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教授 介绍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科建设,加强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儿科医院自2013年开展“关注患儿就医体验项目”以来,围绕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了一系列举措,并获得非常好的成效。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深入探索与第三方公益机构合作的创新模式,与儿童乐益会 强强携手启动 “儿童医疗 游戏辅导”项目, 消除儿童的医疗恐惧,提升患儿诊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丰富医护人员游戏治疗的照护技巧,从患者和医院的角度来促进医患同盟的合作关系,从而为构建和谐就医环境、提升患儿及家属就医体验、缓解医患矛盾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这也是我们儿科医院‘ 一切为了孩子’宗旨 的良好呈现。”
据悉,项目基地将 研发一套医疗游戏包, 包含7个游戏袋, 主要针对不同年龄、病种、医疗 场景, 配合符合患儿特点的 专业医疗游戏, 用于日常的项目 开展。比如, “分散注意力”游戏包、“ 陪伴” 游戏包、“认识身体”游戏包、“我是小医生”游戏包等等。每个游戏包都会有不同的主题和道具, 针对性强,包内均有“使用说明介绍卡”,详细介绍了游戏包内的物资、使用方法、游戏示例、注意事项等。由志愿者或 医护人员带领患儿或患儿家长一同进行改造和创作,通过游戏来模拟医疗过程,把“看病游戏化”的概念融入到项目中,让患儿们了解治疗过程、熟悉常用医疗器械产品,消除对于医院的恐惧心理,提升他们各项检查的配合度,并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
医院社工部傅丽丽主任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儿童医疗游戏辅导项目2018年的目标是探索医务社工 、志愿者开展医疗游戏辅导服务的可行性和实务模式,打造医疗游戏辅导的培训和研究基地, 加强这方面的 理论体系建设。 我相信 这将会为儿童专科 医院的 人文关怀软实力发展带来 深远影响,并 将会成为 儿童专科医院特色辅助治疗手段的有益样本 和榜样示范,最终造福 广大患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始终关注患儿就医体验,探索以儿童医疗游戏辅导的方式让医院不再是大人烦恼,孩子恐惧的地方。 ”
来一场游戏与医疗的碰撞
游戏走入医院,已经 在不少欧美发达国家中逐步推广 ,儿科医 院引入儿童医疗游戏辅导也是在已有成熟的医务社工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志愿服务基础之上,聚焦患儿个体面对医疗过程中的焦虑恐慌情绪的一种技术探索,从而更好地回应患儿家庭的心理社会需求和提供人文关怀。
作为项目 对接的主要负责人,儿科医院社工部主任 傅丽丽介绍道:“ 社工部作为儿童医疗游戏辅导项目的主要对接方, 结合我院目前的诊疗水平以及 病童的心理社会需求,同时在已有完善的多元合作模式医务社工服务体系基础上,将进一步在医院公益模式探索上在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发力,项目内容包含前期调研、常驻医院提供服务、儿童医疗游戏辅导技术 资源开发、医护人员及企业志愿者的医疗游戏技能培训、医疗游戏辅导 督导等。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 医院游戏 辅导体系, 为临床提供 帮助,以期帮助儿童消除就医恐惧的同时,提高医院医护人员游戏辅导 专业能力水平,更好地为患儿家庭提供照护,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及诊疗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