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健康科普专家库(儿科学)领域专家科普视频专辑
 
让孩子远离呼吸道传染病,健健康康过新年
作者:感染传染科 曾玫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春运”是中国人浓浓的年味。每年,爸爸妈妈们带着小朋友们陆续踏上了返乡或外出的旅途。人们纷纷聚集到了高铁、车站这些拥挤而密闭的空间里。谁知道,活跃的“病毒”们也看到了机遇,在密集的人群中伺机而动。呼吸道传染病相继在人群中发生,不免让爸爸妈妈感到紧张。如何让小朋友们平安地度过春节和春运,避免呼吸道感染呢?

       冬春季节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高峰,呼吸道病毒和细菌都处于活跃期,有些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有效预防,比如流感、麻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球菌肺炎和脑膜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和脑膜炎等呼吸道传染病。

       家长可能想问,都2020年了,传染病怎么还没被人类消灭?是的,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目前都有疫苗可以预防,而且公众对于一些疫苗的认识还不够,因此,这些疫苗在人群中的接种率低,达不到对人群的的保护作用,比如流感疫苗在我国人群接种率低于5%。另外,新发传染病还会不断出现,流行时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大众健康与防病观念的不断进步,这让我们面对传染病更加警觉但不再恐慌,卫生工作者与每一个普通民众共同筑起了防治传染病的城墙!

       如何正确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我们就以最经典也是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为例,和小朋友以及家长一起来谈谈。

       关于流感

       虽然随着学校和幼儿园放假,目前流感的流行幅度有所减弱,但是流感依然还会继续在人群中流行至春季,而且散居婴幼儿患流感的病例可能增多,又逢春运往返和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和出游,也增加了小朋友们感染流感病毒的可能性,家长们要特别留心孩子是否中招流感。

       1. 流感有哪些症状?
       流感不是普通感冒,但呼吸道症状相似,流感更为严重。流感常表现为突然发热、咳嗽、肌肉酸痛、头痛、咽喉痛、流涕等,大部分患者发热可在一周内好转,咳嗽等症状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

       2. 哪些人最容易患流感?
       5岁以下儿童、在校学生、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以及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

       3. 流感如何治疗?
       多数患者为轻症,多饮水、多休息,病情会自愈。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症状发作的48小时内效果最佳)可以缩短发热时间,减少并发症。抗生素对流感无效,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对普通感冒也无效,切忌自行用药。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尤其是婴幼儿、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需要住院治疗。

       4.如何减少和阻止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和感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是减少和阻止流感及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通用防护措施。当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产生含病毒的飞沫,可以通过近距离传播给接触者,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造成间接接触传播。因此,我们以及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经常用皂液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在咳嗽时应该用纸巾捂住嘴巴和鼻子,然后扔掉,避免手被鼻涕、唾液和气道分泌物污染,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鼻子、眼睛和口腔、密切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或者在疾病流行暴发期间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尽可能戴口罩并加强手卫生。如果发生流感,患者需居家隔离,建议患者和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主动戴口罩,减少相互传播。

       5. 如何预防流感?
       避免感染流感的最好办法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WHO建议高危人群每年接种疫苗。最好在流感季节即将开始之前(即每年10-11月)接种,以获得最有效的保护,但在流感季节期间的任何时候接种疫苗仍能帮助预防感染流感。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通常都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只要措施得当,传染病是可防可控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做好有效的自我个人防护。

       1. 咳嗽方法要注意

 

 

       2.尽量避免去封闭密集场所如商场

 

 

       3. 正确配戴口罩

 

 

       4.勤洗手
       当手部有可见的脏污时,请用皂液和流水洗手。
       如果手部的脏污不可见,使用皂液和清水洗手或者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液。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万源路399号    邮编:201102    总机:64931990    咨询热线: 64931923
COPYRIGHT 2006 ch.shmu.edu.cn ALLRIGHTS BY RESERVED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