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
唁电
儿科先驱 医者楷模——深切缅怀金汉珍教授
沉痛悼念金汉珍教授
 
  怀念
 
金汉珍:努力走在最前面
发布时间:2020-02-12     发布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2011年,复旦青年报记者对金汉珍教授、金汉珍教授之女以及金汉珍教授的学生进行了采访,从不同的视角为我们详细描述了这位儿科大家的传奇一生。

 

金教授,如果你自己给你的行医生涯打个分,满分是10分,你会给自己几分呢?”

“满分是不可能的,那就打个8分吧,因为这么多年总会有些不理想的地方。”

 

“那么这么多年来,让你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病患进来的时候,家属哭得泣不成声的。等病患的病情好转了,家属又笑得很灿烂。这就是让我最高兴的事。”

 

“如今歇在家里了,你喜欢做些什么呢?”

“看看医学报纸、医学杂志,吸收好的经验。”
 

 

“她是一位临床科学家”

 

 

1974年,援助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儿童医院呼吸科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金汉珍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然后努力解决问题。
  金汉珍微笑而自信地告诉我们:“做医生不像坐办公室的,一点都不枯燥。”诚然,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会有很大不同,有的症状重,有的轻,她的满足与快乐在于经过认真的分析后,给出确切的诊断,及早解决他们的病情。
  1978年,新生儿病房中发现了一种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极其相似的新生儿呼吸困难症状,国内的资料对它没有任何描述。众多医生不明所以,便请金汉珍进行诊断。然而,就连临床经验丰富的金汉珍一时也给不出个所以然。这到底是何种疾病,为什么它的临床症状与我们所熟知的症状存在差异?金汉珍并未退缩。她首先从观察症状入手,发现这样的病例实际上已经先后出现过几十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又与放射科主任合作,共同分析每一张胸片的特点,这才发现这很可能就是国外文献中提到过的新生儿“湿肺”。她找到了治疗方案,把成果总结出来写成论文,并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上。光彩总能遮盖那些辛酸。可曾有人想象过,当年金汉珍是在哪儿搞研究的?1978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决定成立新生儿实验室之际,没有现成房间,更不用说设备。无奈,金汉珍只得搭了一间7-8m2的简易实验室,椅子是她自己搬进去的,就连实验台都是她拿着锤子把木板一块块钉起来的。我们很难想象当年创业的艰苦,2005年新生儿实验室发展成为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
  一个难关被攻克,另一个难关又会接踵而至。
  1985年前后,新生儿呼吸窘迫征在中国依旧没有合适、高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很高。在这种情况下,金汉珍结合国外的相关报道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运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她就像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立即将此课题申报给卫生部,成为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课题。

   在金汉珍的带领下,由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数十位医生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从猪肺中提取到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功地治愈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现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已经用于常规治疗,降低了患病婴儿的病死率。

 

  难怪金汉珍的关门弟子陈超会大声赞叹:“好医生就是勇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金老师就是一位临床科学家!”
  观察病症,提出问题,进行研究,解决问题,写出论文。这五个步骤是陈超对一位医生所进行的科研活动的总结。或者说,他是将老师金汉珍在自己面前进行科研活动的全过程简略地转述给了我们。

 

医师:亦医亦师

 

 

  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是中国最早创建新生儿病房的医院之一,然而这绝不表示科室的创建人就能沾沾自喜。科室成立之初,全国许多省份还尚未对新生儿引起足够的重视,新生儿依旧被视为普通的病患,不过病例数日益增加。金汉珍似乎隐约感觉到自己肩负的重担,新生儿科的发展迫在眉睫。
  于是乎,在临床之外,她又挑起了培养新生儿科人才的担子,成为第一批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从1960年她招收第一名研究生,直到1990年招收最后一名研究生,金汉珍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总共指导了22名研究生。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金汉珍处处身体力行。

   在学生论文的修改方面,金汉珍同样不遗余力。学生的每篇论文无不是她手把手修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精雕细琢。通常一遍改下来,整张稿纸就被密密麻麻的字填满了。一遍修改不满意她就修改两遍,两遍还不满意便修改三遍,直到满意为止,最多的时候一篇论文甚至可以改到五、六稿。不少学生都很庆幸,当年若非遇到金老师,现在的论文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
  文革结束一年后,卫生部便委托金汉珍举办“全国新生儿医生学习班”,补文革时落下的课。1979年,来自全国各地几十名医生齐集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进行了为期3—6个月的学习。之后两年,金汉珍又接连举办了两期学习班,培养了大批的新生儿科医生。这些人学成后,返回各自医院创办了新生儿科,后来许多学员都担任起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的职位,有些人更是成长为新生儿科的领军人物。

  指导研究生、举办学习班固然有效,可是最能普及新生儿医学的理论著作竟然还未见于国内,于是金汉珍决定编写《实用新生儿学》。当时电脑还未进入医院,全国寄来的书稿几乎都是她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校对的。一天深夜两、三点,她突然打电话给陈超,嘱咐他把某几章里有关药物剂量、化验分析的数据找出来,第二天赶早就得交给她检查。就这样历经整整三年,这部一百多万字的《实用新生儿学》才在1990年正式出版。出版后,金汉珍分别将书赠与儿科医院病房、儿科医院图书馆。有趣的是,此后她还会隔三差五地来到病房询问:“这本书有没有人看,看的人多吗?”发现此书很快就被翻烂,她别提有多高兴。自此,全国一批又一批的新生儿科医生终于拥有了一部中国化的新生儿医学著作。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万源路399号    邮编:201102    总机:64931990    咨询热线: 64931923
COPYRIGHT 2006 ch.shmu.edu.cn ALLRIGHTS BY RESERVED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