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从儿科医院建院至1960年放射科人员不固定,1960年正式建立放射科时有2名医生和3名技术员,随着放射科业务发展,医技人员不断增加。如今科室有在编工作人员43名,非在编工作人员3名。同时每年返聘若干退休人员,录用数名进修医生、招收小儿影像硕士研究生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
放射科设备从旧到新,从少到多,从只能进行传统X线诊断到开展心血管造影,如今已开展小儿全身CT、MR检查。20世纪60年代初,放射科只有30mA美国(匹克)X线机一台作为透视用,另一台为常规摄片机。1970年添置400mA国产X线机,兼用作透视、X线摄片和胃肠道造影检查等。1983年放射科在原枫林路183号院址改建,添置了原东德D-350 X线机兼用为常规X线摄片和胃肠道特殊检查;另外添置了原东德D-1500mA正侧位双向心血管造影X线机开展小儿心血管造影。1991年更新心血管造影X线机,添置了东芝2000mA双向轴位X线造影机。1993年6月添置了东芝500mA遥控透视点片装置专用于小儿胃肠道造影检查。1995年初门诊放射科再次改建,配置了2台日本岛津X线机用作常规摄片和透视工作。1999年添置GE螺旋CT机,为临床解决了不少以前传统X线检查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放射科诊断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2008年3月儿科医院搬迁至闵行区万源路399号新院址,放射科设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普通X线摄片全部采用CR、DR摄片,而64排GE VCT机和Siemens Avanto 1.5T MR机的应用提高了影像诊断质量。2011年7月起院级PACS逐步上线,并逐步完善,放射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2025年,儿科医院放射科在GE3.0 MR、联影1.5MR、联影3.0MR成熟应用基础上,飞利浦超高端CT、联影5.0t磁共振的上线,放射科的设备迎来了又一次质的飞跃。
【师资及设备介绍】
目前科室66名在编工作人员包括诊断医师26名,具有医学博士学位8人,医学硕士18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0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名。34名技术人员中,主管技师15名,技师19名。在编人员另包括4名护士,2名文员。 非在编人员包括退休反聘、进修人员和研究生。
目前科室设备如下(2025年拟新安装联影5.0T MRI一台):
设备名称 数量(台) 厂家
CT机 2 飞利浦IQon Spectral CT,联影64
MR机 3 GE 3.0,联影1.5,联影3.0
数字胃肠机 2 西门子 R200
数字化透视摄片机 1 岛津
DR摄片机 4 柯达,GE,联影
CR机 4 CR-850
PACS系统 Centricity PACS/RIS
【临床科研介绍】
放射科临床工作包括常规X线、胃肠道造影、膀胱排泄造影、肠套空气灌肠整复、CT和MRI检查等。年工作量约60万人次,其中X线检查占80%左右,CT和MRI各占约10%。放射科临床工作按专业进行分组,包括头颈组、心胸组、腹部组、骨骼肌肉组、新生儿组和介入组。各组组长和主要组员定期与临床科室开展业务学习,放射科每日科室内业务学习,学习内容包含危急值读片、英文教材/文献学习报告会、疑难病例讨论、小儿影像技术进展介绍、手术证实病例读片讨论、国内外会议参会后汇报等。放射科在教学方面包含:每月一次针对全院规培医生的影像诊断讲座、定期向进修医生、研究生讲授小儿影像学课程、健康医学院影像选修课。
放射科与临床科室多方位交叉,参与神经科、血液科、骨科、新生儿科、外科、消化科、肝病科、内分泌科、肾脏中心、心胸外科、PICU等多个科室的UDP、MDT等。
每年放射科有安排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与授课及大会发言。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医院的支持下,科室近几年连续举办儿童影像诊断学习班,获得好评。近年来,科室获得多项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支持。
【进修教育安排】
进修人员将全程参与放射科X线、造影、CT、MR的临床常规诊疗工作。我们将结合进修人员的进修目的、自身特色及进修时间等,安排资深医师或技师担任指导老师,负责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以满足进修人员的专业需求。专科进修学习活动除日常工作外还包括:定期由资深医师进行进修医生讲座、进修人员专题内容学习汇报、临床病例诊断及科研思路培训、每日晨读片等,进修结束由进修人员进行结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