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带团建

党建带团建丨寻访红色地标 砥砺儿科初心——临检中心党支部、医技第3团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1-04-18

 

寻访红色地标 砥砺儿科初心
 

为积极响应儿科医院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相关精神,贯彻落实“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以党建带团建,儿科医院临检中心党支部带领医技第3团支部于2021年4月18日开展“寻访红色地标 砥砺儿科初心”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宋庆龄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及历史建筑、旧址,紧密结合党史教育,让团员们更生动地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底蕴。

 

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原址为林森中路1803号),占地面积4830平方米。主体建筑建于1920年,属于近代欧洲独院式建筑,主体建筑为一乳白色船形的红顶白墙的小洋房,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了百年香樟,四季常青,环境优美。参观伊始,最先进入视野的是副楼,楼前有一尊汉白玉宋庆龄女士雕像,坐在藤椅上的宋庆龄女士分外慈祥、端庄。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女士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她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在这里,她酝酿和策划新中国妇幼文化福利事业和对外宣传工作。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和中国福利会的许多重大活动也都曾在这里举行。

1981年宋庆龄女士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瞻仰。她在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她的卓越功勋和高尚品格都可从故居的一物一景、一花一草中窥见一斑。展馆中《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的手稿是宋庆龄女士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所作的纪念文章原稿。手稿长达51页,写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信笺上。这是目前国内保存得最完整且最长的宋庆龄女士英文手稿之一,是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馆藏一级文物,已列入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中。

 

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女士生前原样,保留着她生前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写下的文稿、函札,收藏的字画、印章和图书等。楼下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双马国画,还有国际友人送的风景油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

在参观完宋庆龄故居之后,团员们继续参观了武康路上的上海百年建筑黄兴公馆、武康大楼等。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武康路上的刘靖基旧居、开普敦公寓、黄兴公馆、武康大楼,领略这些风格迥异、博采众长的优秀历史建筑,能够充分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

 

学习参观结束后,医技第3团支部的团员们纷纷表示,临检中心党支部在儿科医院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后随即组织了本次红色基地的学习参观,及时高效,是一次意义深刻的党史学习实践课。

医技第3团支部将在临检中心党支部带领下“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将日常检验工作和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强化理论武装;学史增信,坚定理想信念;学史崇德,赓续精神血脉;学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日常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牢记“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