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自今年3月以来,非洲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先后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做好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紧急下发了《关于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的通知》,就当前落实各项防控准备工作提出要求。我院根据文件精神,也积极组织了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014年8月8日中午十二点,第一教室已座无虚席。培训由感染科主任俞蕙主任主讲。俞蕙主任针对埃博拉病毒定义背景、全球既往疫情、疫情特点分析、病源学传染源和宿主、传播途径和形式、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院感控制、WHO风险评估和防控建议、传入我国的风险和防控工作要求等做了全面的介绍。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WHO近期命名为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埃博拉出血热病死率高,可达50%-90%。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而感染。早期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90%的死亡患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于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
WHO对相关国家的建议:提高旅行者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尤其是在海关关口,向出境人员宣传加强防护,提醒入境人员如有症状及时就医,并说明旅行史。提高医护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防护意识,尤其在接诊从流行地区旅行回国的人员时,应当评价其埃博拉的感染风险卫生系统应对的准备。公共卫生部门:包括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实验室的准备、人员的培训等。临床机构:包括人员培训、与公共卫生部门的沟通、医疗废物的管理等。
培训结束后,医务部副主任王中林做了简要的总结。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形势不容乐观,全院医务人员尤其是感染科医生需要积极学习埃博拉病毒知识,全力以赴,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冲在临床第一线。此外她强调,此次培训非常重要,培训课件会上传在OA上供大家学习。未能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需在OA上下载课件并仔细阅读。俞蕙主任会针对培训内容出题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选项。
2014年8月15日中午12点,我院又再次针对埃博拉病毒进行了光盘课件的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多次的、针对性的培训,大家受益匪浅。
医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