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儿资讯

同质管理 创建特色 打造品牌—— ——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举行2014年建设成效媒体通气会

发布日期:2015-01-30

      2015年1月21日下午,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儿科医联体)2014年建设成效媒体通气会在儿科医院举行。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伍蓉处长、赵阳副处长,复旦儿科医联体管委会主任即儿科医院黄国英院长、复旦儿科医联体管委会秘书长即儿科医院王艺副院长,成员单位负责领导及20余家媒体出席通气会。
      媒体通气会上,王艺副院长首先介绍2014年儿科医联体建设成效,随后儿科医联体管委会委员就医联体的建设目标、“同质化”管理推进情况、学术主任考评机制等方面一一回答与会媒体提问。
      儿科医联体于2014年4月16日正式成立,按照“同质管理、创建特色、打造品牌”三个步骤分步实施。2014年儿科医联体全年儿科门急诊量达306.8万人次,比成立前增长7.9%,儿科出院人数5.1万余人次,增长9.9%,儿科手术人次达1.7万人次,增长5.5%。2014年儿科医联体在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的关心下,在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所有成员单位的积极推动下,整合复旦大学内部儿科资源,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信息共享四个方面开展合作,努力实现每家成员单位儿科“同质化”管理。同时,结合各成员单位医疗优势,培育儿科医疗特色,凸显复旦儿科品牌。
      2014年儿科医联体在“同质化”管理中推行顺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1)确定儿科医联体8位学术主任,并于2014年12月正式上任,在儿科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医疗质量安全、新技术引进与开展等方面为复旦儿科医联体成员提供有力支持。(2)统一招聘与培训:以儿科医联体名义实行联合招聘,并对成员单位儿科医务人员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2014年儿科医联体为华山北院招聘4位儿科医生、8位儿科护士,培训儿科医技人员3名、儿内科医生2名、儿科“适任”护士24名,并在成员单位间开展7次有主题的儿科业务讲座。(3)统一徽章标识:儿科医联体制作统一“复旦儿科医联体”铜牌,挂在每家成员单位儿科门诊的显目位置,同时制作统一“复旦儿科”徽章,发给各成员单位所有医务人员佩戴,实现统一标识。(4)统一资源配置:借助儿科医院“美国心脏协会生命支持培训中心”平台,儿科医联体为金山医院所有医护人员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培训(BLS培训)并颁发证书。儿科医联体历时两月蹲点调研各成员单位儿科,全面了解各家成员单位的儿科现状。根据儿科现状,儿科医联体为各成员单位儿科制定近期发展目标、中长期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明确服务定位,发展特色专科。
      2014年12月18日上午,儿科医联体成员——华山医院北院儿科门诊正式开诊。华山医院北院儿科开诊是儿科医联体的重要里程碑。华山北院学术主任贡海蓉已于2014年10月起脱产,为华山北院儿科开业做准备。同时,儿科医院派出三名医生到华山北院工作,协助华山北院门诊工作。开诊仪式后,复旦儿科医联体派出儿童呼吸科、神经科、肾脏风湿科、感染科、新生儿科等7位专家举行大型义诊,为近百名儿童提供免费义诊及咨询服务。目前,华山北院儿科门诊采取预约就诊模式,每天诊疗患儿120人次。2015年上半年,华山北院将逐步开放儿科急诊和病房,为周边居民服务。
      当记者询问儿科医联体下一步工作重点时,黄国英院长表示,今后儿科医联体将进一步扩容,依靠各成员单位将优质儿科资源辐射到二级医院及社区医院。儿科医联体将探索双向转诊及预约通道新模式,突破原有管理机制,为儿科分级诊疗的实现提供经验和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各成员单位将共享人才培养资源及平台,为儿科医联体内所有儿科医务人员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人才培养形式及方案。

 

 

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