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两天,会议一共举行了二十余场专题报告,来自国内外的多位专家学者从症状、诊断、治疗、病理、发病机制等多方面全面介绍了胆汁淤积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

我院感染科王建设教授作题为《婴儿胆汁淤积:复旦历程》的报告

伦敦国王大学肝脏研究中心分子肝病学开创者Richard Thompson教授作关于胆汁淤积机制的报告

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病理及实验医学部Kenneth DR Setchell教授的报告介绍了质谱分析在胆汁酸合成障碍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

加拿大BC癌症研究中心的Renxue Wang博士作题为《胆盐输出泵基因敲除小鼠给我们的启示》的报告

英国国王学院医院前首席儿童肝脏病理专家、格拉茨大学病理系客座教授Alexander S. Knisely教授介绍了组织病理学的在诊断儿童胆汁淤积中的作用。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基因与蛋白质组学中心主任Christoph H. Borchers教授介绍了他们创立的两种新技术在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黄志华教授作题为《肠道菌群与儿童淤胆性肝病”》的报告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比较医学中心Ian D. Welch教授介绍了小鼠和人类肝脏病理的比较医学研究发现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基因与蛋白质组学中心Jun HAN博士介绍了LC-MS技术在代谢组学上的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郑珊教授介绍了胆道闭锁研究的最新进展

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前主席,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贾继东教授介绍了成人遗传性肝病及其注册研究系统

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医院儿科宋元宗教授介绍Citrin缺陷病诊治的最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潘国宇研究员作题为《从原代肝细胞到诱导的肝细胞样细胞》的报告

台湾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陈慧玲教授作题为《新一代测序技术在胆汁瘀滞性肝病的临床应用》的报告
王建设教授回顾了我院在儿童胆汁淤积症方面的研究历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一直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在上世纪80-90年代,段恕诚教授、朱启镕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概念,并在全国首先发布了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治疗规范。在2004年,朱启镕教授带领下,我院感染传染科专家又发布了“婴儿肝病综合征诊治方案”,并于2007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儿童肝胆疾病专著。为适应21世纪以来我国感染传染性肝病发病率逐渐下降的新形势,王建设教授在2003年开始对遗传代谢性肝病展开研究,并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我院感染传染科在遗传性肝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国内首先诊断和报道了多种儿童罕见的遗传代谢性肝病,并在国际上率先认识多种遗传性胆汁淤积症新表型,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本次研讨会上,国际顶级专家云集,国内学者踊跃参会是对我院有关工作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