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6年度质量改进成果交流评优会于2017年6月16日下午1时在多功能厅举行。会议旨在促进科级质量改进活动地深入推行,从而巩固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及持续改进的理念,全面提升医院各级各层对质量改进的意识与执行力。同时依托评选契机,搭建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提供各部门经验总结、成果展示的机会。

本次评优会共有21个入围项目进行成果交流,临床科室占48%(10个项目),医技科室占19%(4个项目),职能科室占33%(7个项目),内容丰富而详实,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2名院外质量管理及评审专家蒋领伟( 上海质量研究院质量管理专家、第三届国家医院质量奖材料评委)和戴晓娜(浙医二院质控科主任、中国地区JCI咨询顾问)与我院领导及质量督导专家组成评委组,对各个项目的选题、计划、实施、成效和标准化等环节进行深入评估。
通过项目交流和评审专家精准的点评,大家对质量改进工作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质量改进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一套持续优化的模式,将这种模式进一步推广应运。评委们也从选题、管理方法的规范使用、团队组建和目标值的设置以及如何将改进结果制度化标准化的角度,提出了多个改进建议。经打分,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见表格)。



黄国英院长主持这次会议并总结发言,他肯定了各部门持续改进的努力和成效,同时也对所有部门提出了2017年度质量改进的要求,希望各部门增强质量改进意识,选择重点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改进,规范使用质量改进方法,严格执行质量改进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质量改进技能,夯实质量管理体系,维持质量改进成效,固化制度流程,同时要积极总结医院管理经验,撰写发表管理论文,全面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2016年度儿科医院质量改进项目评优结果
一等奖(1名) |
|
护理部 |
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率 |
二等奖(3名) |
|
泌尿外科 |
缩短隐匿阴茎术后住院天数 |
外科 |
优化单纯性腹部闭合性肝脾挫裂伤的诊治流程 |
重症监护室(护理) |
提高PICU护士中心静脉维护规范的执行率 |
三等奖(5名) |
|
医务部 |
提高全院会诊完成率及及时率 |
门急诊管理办公室 |
提高普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前细菌学送检率 |
消化科 |
提高鼻饲患儿家属鼻饲相关知识知晓率 |
院感科 |
降低神经外科脑肿瘤术+外引流术的手术相关感染率 |
重症监护室 |
提高危重症病例规范化营养干预执行率 |
优胜奖(12名) |
|
新生儿科二病区 |
提高早产儿出院后持续母乳喂养率 |
药剂科 |
提高我院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数量与质量 |
血液科 |
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
物流中心 |
提高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规范率 |
病理科 |
提高病理科蜡块制作和使用的正确率 |
放射科 |
提高床旁片甲级片率 |
新生儿科NICU |
降低N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 |
心电与心功能室 |
提高动态血压监测有效数据的合格率 |
质控办 |
提高不良事件报告准确率 |
肾脏科 |
降低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发生率 |
临床免疫科 |
提高PID的个体化评估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