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既往手术方式为开颅手术,但开颅手术创伤大,需要分离正常脑组织或切开正常脑组织才能达到肿瘤,损伤大,手术时间长,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近些年来已有采取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切除本类肿瘤的报道。由于该入路技术难度较大,儿童鼻孔小,蝶窦发育差,因此,在临床上均为成人应用,国内在儿童尚未开展,国外也仅见散在病例报道。
日前,首例神经内镜经鼻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术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该例患儿为6岁男孩,因“发热、流鼻血”外院影像学检查,发现“鞍区占位”。转入我院后行头颅MRI检查,考虑“鞍区占位,垂体柄及视交叉受压”。肿瘤已明显压迫视交叉,必须尽快手术治疗。既往该病需开颅手术,但开颅手术需切开正常脑组织才能切除肿瘤,创伤大,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恢复慢。
手术前核磁:



术后CT复查肿瘤被切除
颅咽管瘤目前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完全切除。手术方式可选择开颅手术或内窥镜辅助经鼻入路,但内窥镜辅助经鼻手术有一定的适应症:①鞍内实质性肿瘤,瘤体较小,位于鞍隔下方; ②鞍内-鞍上肿瘤,实质性或混合性,较为理想的是实质成分位于肿瘤基部,囊性成分在肿瘤上部,且无大块状钙化; ③鞍内-鞍区扩展的肿瘤,瘤体较大,一般为囊性肿瘤,若为实质性或混合性者,在影像学上见到肿瘤应是基底大、顶部小; ④肿瘤向颅底、筛窦、蝶窦发展,或累及鼻咽后部。对于本例患儿,我们选择了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此法可提供清晰的术野,使得手术能逐步清除残余组织,为全切肿瘤提供保障,并可有效的保护视神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首例开展经鼻内窥镜下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术,开启了儿童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的里程碑,不仅减少了儿童正常脑组织的损伤,同时降低了儿童类似肿瘤的手术损伤,给儿童颅咽管瘤治疗开启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