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儿科医院质量改进成果交流评优会于2019年12月25日在儿科医院顺利召开。本次评优会由质控办徐家骅主任主持,评委专家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处长孙湛、广州妇女儿童中心医务部主任孙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院等级评审办公室主任张敏、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质控办主任劳国颖以及我院资深质控督导专家曹莲华、贾宏丽老师以及院领导郭太生、陆毅群和陆忠等。
医院质量改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升患者安全,为贯彻落实“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系统性目标,持续提升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儿科医院自2014年2月成立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管理委员会(QPS委员会)以来,在黄国英院长领导下,坚持完善医院的质量监测与改进体系,全院各部门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工具,逐步开展从重点监测指标到重点改进项目的质量改进工作。医院实施院科两级管理模式,质控办具体对所有质量改进项目进行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包括了组织立项、改进推进、方法辅导、进展督查、效果总结、项目评优等,各科室负责按计划和要求开展项目改进工作。近六年累计完成科级改进项目284个,涉及质量管理、护理管理、院感管理、运营管理、学科管理、信息管理、药学管理七大领域。本次评选经过院内初筛及院外函审最后确定今年有31个项目入围评优会,其中临床15个,职能11个,医技5个,现场评委专家对各个项目从项目的意义、改进的成效、方法的准确性、可推广与可借鉴性、PPT制作、演讲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最终评出金奖1个、银奖3个、铜奖5个,优胜奖22个(见附件:2019年度质量改进成果交流评优会项目获奖情况)。
评委专家们对项目逐一进行了点评,认为参加本次质量改进项目交流评优会的项目质量较高,理念新颖、选题丰富,包罗万象,领导参与度很高,很多项目持续开展得到深化,引入了很多工具的使用,并且有数据的支撑,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很多项目都与临床进行了结合,改善效果明显。
附件: |
2019年度质量改进成果交流评优会项目获奖情况 |
|||
序号 |
奖项 |
项目 |
科室 |
|
1 |
金奖 |
提高导管维护的规范率 |
护理部 |
|
2 |
银奖 |
手术准时开台率 |
医务部 |
|
3 |
基于ADLI理念医院内部绩效考评体系的 优化与应用 |
质量控制办公室 |
||
4 |
降低心导管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心血管中心 (心内科) |
||
5 |
铜奖 |
提高经济合同事前审计送审材料规范率 |
审计办公室 |
|
6 |
降低穿着白大衣就餐率 |
双风办 |
||
7 |
提高护士实施预防VAP发生护理措施的规范率 |
重症医学科(16W) |
||
8 |
低外固定架钉道感染发生率 |
骨科 |
||
9 |
降低住院审方6、7级医嘱比例 |
药学部 |
||
10 |
优 胜 奖
|
降低感染高风险部门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菌(CRO)医院感染比例 |
院内感染控制 与防保办公室 |
|
11 |
应急响应流程各环节执行完成率 |
信息网络管理中心 |
||
12 |
降低内镜下电灼术治疗梨状窝瘘的术后复发率 |
外科 |
||
13 |
FMEA在医院统方监管质量优化中的应用 |
纪检监察办公室 |
||
14 |
降低超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BPD发生率 |
新生儿(3W) |
||
15 |
通过“三型讨论”提高罕见免疫缺陷病确诊率 |
免疫科 |
||
16 |
提高监护仪预防性维护完好率 |
设备管理中心 |
||
17 |
降低传染病房陪护家属 |
感染传染科(20W) |
||
18 |
提高ADHD患儿复诊率 |
心理科 |
||
19 |
减少麻醉期间低体温的发生 |
麻醉科 |
||
20 |
儿童肠道准备的最佳证据应用 |
消化科 |
||
21 |
提高蓝色预警响应达标率 |
院长办公室 |
||
22 |
减少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血液科 |
||
23 |
降低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
肾脏科 |
||
24 |
提高在训病人康复目标达成率 |
康复科 |
||
25 |
降低眼科日间病房手术爽约率 |
眼科 |
||
26 |
降低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
呼吸科 |
||
27 |
急诊报告及时率 |
放射科 |
||
28 |
人员招聘效果评价 |
人力资源部 |
||
29 |
馨守圈/提高封闭护理模式下的家长参与度 |
新生儿2W |
||
30 |
提高病理科术中冰冻制片满意率 |
病理科 |
||
31 |
降低住院病人肾动态显像的平均预约时间 |
核医学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