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日下午,国家卫健委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本年度第10次学术交流会议在8号楼6楼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交流会由实验室副主任杨毅教授主持,由孙波教授携课题组两位成员就我国区域性全出生人群的围产-新生儿存活状况,尤其是住院和早产儿的生存和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汇报,深入交流和探讨了基于我国人群背景下保障每个新生儿存活和成长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孙波教授首先对国际社会和我国围产-新生儿医学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概况介绍,重点对早产的定义、影响因素、我国早产儿发生率,以及当前新生儿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讲解。为了了解我国基于全出生人群的围产及新生儿准确数据,孙波教授课题组与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合作,先后于2010及2015年在江苏淮安市开展了两项前瞻性全出生和全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两次研究均纳入了淮安市所有I级-III级医院的全出生人群,使用了统一的定义进行前瞻性收集数据,真实可靠地反映了该地区的围产-新生儿医学水平,可作为综合评估当地母婴健康、围产与新生儿医疗整体水平的客观依据,并据此作为代表全国特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的参考样本以估计全国性新生儿疾病和生存状况。
接着,2018级科研型博士研究生许亚玲具体介绍了2015年淮安地区已完成的全出生和全住院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尤其对基于全出生和全住院信息的新生儿流行病学研究在围产-新生儿临床质量改进中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重点汇报。汇报内容从国际社会为减少新生儿死亡、促进每个新生儿尤其是弱小和患病新生儿存活和发展所作的努力和进展,并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围产-新生儿临床流行病学发展模式和经验,以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现状和不足。基于某地区全活产出生-新生儿全住院信息的人群队列,可反映区域性围产-新生儿医疗救治质量的可量化指标,可完整、准确地反映围产-新生儿医疗救治体系的整体质量、效益和发展方向,并在类似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推广应用,有利于我国围产-新生儿医学从母婴健康和临床医学等方面与国际发展水平比较。
之后,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秘书、助理研究员郭晓菁对产前激素在淮安地区全早产出生人群中应用的效果进行了汇报。结果显示,在以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早产出生人群为代表的全国中上等围产-新生儿医疗水平下,产前激素可显著降低早产儿死亡风险,且对没有宫内感染的早产儿保护作用显著。产前激素的效果与当地经济和医疗水平相关,不同的呼吸支持强度、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宫内感染的控制、分娩方式等可综合影响产前激素的效果,甚至是利弊。
包括新生儿科主任和副主任医师、实验室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生等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桂永浩教授、曹云教授、杨毅教授、王来栓教授、周玉峰教授等全程参与了会议并进行了讨论,高度认可了在我国建立区域性全出生、全住院人群的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对围产-新生儿临床医学发展中的科学意义和社会实用价值,并结合各自的临床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看法。
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