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
党员先锋
防疫贴士
爱心汇聚
 
  党员先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发布时间:2020-03-10     发布人:党委办公室
 

  新冠疫情暴发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上海市新冠定点儿童医院积极响应国家的防疫战略,将工作重心调整到防疫抗疫方面。作为大部分患儿属于可择期诊治的心理科门诊工作量锐减。但心理工作者的专业敏感性让我们立刻调整工作方向,开始关注新冠病毒疫情对儿童、家长甚至医务员工可能造成的心理影响,即刻制定了预防为主,分层筛查,重点干预的策略。
  作为新冠定点儿童医院,我院即刻开辟了收治确诊和疑似患儿的隔离病区。生活常规的骤然改变,既定度假计划取消,突然得病,来到陌生的医院,被圈在一个小小的房间内不能随意离开,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离开所有亲人,知道父母得病却没有确切消息,经历各种令人不适的检查和治疗……凡此种种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很大的心理应激更何况被定义为“脆弱人群”的儿童。
  曾玫主任和夏爱梅护士长带领的医疗团队对这群心理应激高危患儿给予了全天24小时胜似妈妈的关心和照顾,心理科也迅速派出徐燕清医生和张瑾护士,进入病区,对疑似和确诊患儿进行访谈、观察和心理评估。对于年龄稍大的患儿,她们和孩子直接沟通、安抚情绪。对于低龄的孩子,他们认真观察孩子在病室的作息、和医护、病友的互动,并经常访谈医护,了解孩子的情绪、行为表现及变化。他们也一直和患儿家属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家时的日常情况,与他们在医院的情况作对比同时一一安抚、疏导。对于出院的患儿,她们不厌其烦地给出个体化心理支持方案并反复告知家长注意要点,并制定了后期的随访计划。

  虽然疫情当前,但患其他躯体疾病患儿的心理状态也牵动着心理科医生的心。肿瘤外科病房内,有一名4岁的小患者乐乐(化名),他已经住院3个多月了。在住院期间,乐乐因为病情反复进行了多次腹部手术和创伤性操作,出现了严重的情绪问题。乐乐父母提起当时的情况,都感到十分后怕——乐乐当时整晚无法入睡、做梦有人要拿大刀砍自己;每天哭泣、发脾气,呆在床上不讲话,对诊疗活动感到十分恐惧和抗拒。家长在孩子病情反复和情绪变化的双重压力下也感到手足无措。正逢疫情期间,病房大楼的进出管理非常严格,但乐乐每周都能有一位“好朋友”来陪自己做游戏,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位“好朋友”是心理科专门进行会诊和游戏治疗的李梦瑶医生。肿瘤外科病房的医疗团队发现了乐乐的情况后,及时邀请了心理科会诊。李梦瑶医生接诊评估后,决定为乐乐进行正规的游戏治疗——这是心理科医生对儿童进行心理辅导的一种方式。游戏是孩子的语言,通过游戏,医生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表达理解、支持,排解困扰、疏导情绪,增加儿童战胜疾病的信心。从1月23日开始,李医生每周都会规律和乐乐一家人见面一次,通过50分钟的游戏治疗,不仅直接改善了孩子的情绪,也把一些游戏的方式教给了家长,这样家长就能在日常互动中把治疗效果保持下去。游戏治疗到目前一共进行了6次,乐乐的情绪已经基本恢复到了健康时的状态,身体也在迅速康复中,很快就能出院了。乐乐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变化感到非常欣慰的同时也很惊讶,因为李医生只和孩子见过短短几次面,孩子却像老朋友一样和她相处。还是乐乐自己一句话道出了玄机:“因为她每次都认真和我做游戏!”
  心理科医生们不仅关注着儿科医院的患儿们,还积极参与到“沪鄂童心守护行动”(点击查看)项目中,心理科朱大倩主任和李梦瑶医生主要负责其中的“心情树洞”板块。“心情树洞”版块下设放松树洞、学习树洞和倾听树洞三个板块,家长和孩子都可以进入“树洞”倾诉情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获取心理评估,并学习应对技能,专业的心理科医生在这里倾听孩子们的忧伤和疲劳,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万源路399号    邮编:201102    总机:64931990    咨询热线: 64931923
COPYRIGHT 2006 ch.shmu.edu.cn ALLRIGHTS BY RESERVED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版权所有